摘要: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中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论述国内语文教学的现状,同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阐述了在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工作有效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有效策略
作为新课程改革目标中的关键一环,只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才能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通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让语文教学工作有效开展也能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到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1.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固化,学生缺乏思考积极性语文教学中,许多中学语文老师在的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层面,往往凭借过往的教学经验只对教学内容进行程式化的阐述,从而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拓展性。强制的学习思路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动力。同时,现阶段部分教师并未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学习缺乏直观上的体验,无法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缺乏共情,也难以深入理解文章情节。
1.2忽视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语言积累薄弱语言的学习需要积累,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过程中语言基础较差,对句子的结构成分混淆不清,作文中病句更是常见。然而许多学校和教师忽视语法逻辑,使得学生对汉语的词性理解不清,短语不会应用,薄弱的语文素养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特定的语境,缺乏实际应用的结果只能是表达能力的匮乏。
1.3传统文化教育失调,民俗传统无人问津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民族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血液,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然而如今的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更别说对优良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开放的国际环境让许多国外节日诸如愚人节、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传统节日却无人问津。当下传统文化被低俗文化所冲击,民族精神、学子士气备受冷落。同时,应试教育让原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沦为了一个个考试重点,让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让语文教学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功能。
1.4学生鉴赏能力较弱,缺乏审美情趣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匮乏,许多学生在阅读课文和学习诗词时不懂得进行鉴赏,不懂得感悟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鉴赏能力的缺失让精致的文章和优美的诗词失去了光彩。
另外,教师的干扰也影响着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给出固定答案的做法是限制学生鉴赏能力的绊脚石。
2.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2.1激发学生提问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进行合理提问。所谓的有效提问就是指, 既能够吸引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又能够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从而形成强烈的阅读教学氛围。
2.2设立特定语境,增强语用能力=建立适当的语境有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学习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种语言运用条件,让学生于多元化的学习中理解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注重语言结构。[1]例如在《窦娥冤》一课中,让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融入文章中,感同身受地体会文中人物感情,之后让学生交流感受。把阅读文章,问题探讨和语境体验等方法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意见,提出各自的见解。
2.3追根溯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学生只有深入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讲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时, 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进行朗读鉴赏,并且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对古典文学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的意境和审美,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同时积极学习国外优秀文化,让学生了解到文化差异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2.4感受作品意境,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意境一般指的是抒情类作品中作者所呈现出来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有限的意象表达却能营造出虚实相生、情境结合的环境,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仔细体会意向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只几个词就营造出了一派浩渺壮观的黄昏景象。也体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要素,教师在引导学生去味作者的意境时,要先让学生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理解作者从意象到意境的这个过程,再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生活经历去联想,以此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2]。
结束语:
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不断探索中改进教学方法,只有不断创新,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才能让学生们在充满热情中学到知识,让个人发展得到满足的同时传承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魏立平.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69.
[2]米雪.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