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题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以主题阅读为重点,扩大内容,深化挖掘,充分利用主题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环境下积极阅读。探究和感知,不断扩大阅读视野,激发学习热情,无形中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方法
一、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现状
1. 教学观念落后
当下,小学班级里各种各样的学生之间都有不同的个性和思想。学生之间的对于阅读的理解差异很大。老师无法清楚的知道各个同学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并且,老师还在自己的的课堂上,依然保留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要求也和以前一样。完全忘记了学生们需要参与进课堂。所以这也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没有多次阅读文章,无法参透完全文章的中心思想。但老师就这种情况,却忽略了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是简单的告诉答案,让他们带入答案去理解,殊不知这样其实是对学生有很大的坏处。
2. 教学目标模糊
现在教学的改革越来越深入,也导致了老师们有着越来越多的教学目标,以至于老师们不能很好把握教学目标,要么就是草草的应付了事,要么就是方向不对,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们的阅读成果不达标,阅读能力没有提高,老师的教学目的没有达到。并且在小学的阅读课堂上,老师们还存在着“一意孤行”的现象,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自身状况,只是简单跟着教学日志走,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不进反退。
3.学生思维受限
其实,在以前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一直采取这同学跟随老师的方法进行教学,老师用自己的理解,去教育学生如何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用固定的方式方法去套,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的想象能力圈定在了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学生无法跳出来,也就无法更好的去深入理解文章。并且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如果老师草率把答案给他们,这样不仅会让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趋于统一,还会培养他们依靠答案的坏习惯。
4. 阅读指导不当
因为小学生是刚从简单学习汉字到阅读文章过渡,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还比较缺乏,所以他们需要老师的指引,才能够比较流畅的阅读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的阅读指导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老师的指导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整个班集体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老师应该有选择的有方向的指导学生去阅读符合他们年龄段,并且思想水平比较接近他们的文章,让他们由简到难,并且鉴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简单的文章阅读多了,才能够更好的过渡到比较难的文章。所以老师的好指导将会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改进路径
1.精心筛选内容,不同角度提炼主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应在主题阅读的支持下,深入探索学生的内在兴趣,从教学的角度完善阅读主题,构建教学模式。在执行教学任务之前,我们应该彻底分析和研究教科书的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主题的准确性。
教师应将教学资源整合到教学中,创造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场景和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能够独立创造阅读场景,激发学生的情境体验。比如,在关于风景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自己,扩大视野,增加对体验的认识,然后无形地激发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合理创造各种教学场景,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场景中,从而充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指出主题阅读并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比如笔者曾经历,一位老师让学生在拿到一篇关于写秋的文章时,并没有立马让他们阅读分析,正好当时是秋季,老师组织学生们去了一次秋游,并且让学生们仔细记录一路上所见的景象,让学生们体会秋季的美丽。在秋游结束之后,学生们再阅读理解那篇文章后,老师批阅的结果完完全全比曾经传统式的方式要好得多。并且学生也从实际体验中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理解文章。
2. 重视沟通,深刻剖析主题内容
主题阅读的交流是本文的重点和主题。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对主线进行分类和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整体讨论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切实提高他们的学科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根据特定学科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独立关注关键词和段落,并通过反复思考和深入思考,使学生可以清楚地定义学科内容和含义,适当地扩大阅读内容,扩大主题,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和灵活的转移策略合理地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快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知识和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背景,并进一步挖掘中心思想。
3.深化主题,培养阅读思考能力
3.1 善于引导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受到知识水平,个性,道德品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他们的信息息息相关。学生的认知深度直接决定他们的分析能力。为了捕捉疑问点,应该在主题活动的设置中明确文章的重点。教师应根据内容要求合理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善于捕捉阅读中的疑问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阅读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阅读的答案。笔者发现,善于引导学生的老师,教学成果要好得多,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学生们在阅读完《火烧云》这篇文章后,一些老师采取大部分老师的做法,直接抽问学生,询问他们所理解的中心思想以及他们对于文章景物的理解,这样的老师们往往得到的回答都比较浅薄,比较马虎。反而,笔者曾对比了另外一部分老师,他们在学生阅读火烧云这篇文章时,就采取边引导分析,边让他们继续读,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跟着老师的思路,不断思考,不断把握文章重点,捕捉阅读中的疑问点,这种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很明显比前者好得太多。所以老师考虑到学生们认识水平低的情况下,一定要善于引导他们。
3.2 善于提问
基于主题分析的阅读中的矛盾,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根据主题发展,抓住矛盾,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分析,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逐步加深对老师的指导 ,逐步了解文章的要点,进行阅读思考,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品。通过设置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明确共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一烨,耿丽,孙慧.主题阅读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及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14-17.
[2]张志明.主题阅读对小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的影响[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