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曾德松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曾德松
[导读] 现如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
        摘要:现如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因其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日益走进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视野,其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快速、全面地了解教学内容。基于此,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悬念;直观;表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认知的重要动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情境创设更是不容忽视。情境创设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整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引入并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其强调了质疑是展开一切学习与研究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在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充分利用的基础上,结合新课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悬念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我先是利用课件展示了相关图片,并向学生问道:“当你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在这之后,我引出了“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中蕴藏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最初世外桃源指的是晋代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的地方。后来,人们常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意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那么,陶渊明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中的美好境界的?他为什么要创设这样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以提问的方式创设悬念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引出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直观情境,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鉴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虽包罗万象,但其中多以感性内容为主,单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非但不能深化学生的理解感受,甚至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恶和抵触情绪。

此时,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教师便可以借助这一现代教育手段来创设直观情境,引导学生直观体会文本背景、环境及情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得以深层体会文章意境及作者情感。
        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先是在歌曲《黄土高坡》的渲染下,运用多媒体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地势地貌,以望将学生的思绪引向广袤的黄土高原。在剖析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我播放了“安塞腰鼓”的视频片段供学生欣赏,并从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和变幻的舞姿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谈了观感。当看到一张张优美的图片和一幕幕精彩的场景时,学生便会不自主地联想到陕北人民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这便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多元性的相互碰撞。
        三、创设表演情境,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审视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信息的传递往往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留给生生互动与交流的机会却少之又少,而语文教学应是师生、生生进行情感沟通与交流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除了要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之外,还应善于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式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站在角色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韵。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学生可以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的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思考。于是,在学生理清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准确梳理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之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神态等的分析,多角度感受了人物形象。之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生动演绎。在此期间,我会在行间巡视,对学生表演不到位的地方予以针对性地指导点拨。最后,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本组的排练成果。如此,通过创设表演情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还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对角色进行诠释的过程中重新思考并定义了亲情的真正内涵。
        总而言之,情境的创设促进了三维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达成与实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大情境创设的力度,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学生兴趣激发和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得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改善教与学的关系,使语文教学更具丰富的情味。
        参考文献:
        [1]余红波.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及措施[J].甘肃教育,2018(21):103.
        [2]柏淑静.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