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周媛凤
[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阅读的相关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阅读教学
        下面谈谈我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一、图文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数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中的内容,然后对照插图读课文。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先引导学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然后说说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渐渐”一词时,我预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小石子,让学生开动脑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到过的“乌鸦把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脑,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渐渐”一词。进行抽象思维,明白了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这样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又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三、读与说相结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是对信息的输出。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被儿狼吃了没有?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没掉进河里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学生的想象奇特,丰富多彩,滔滔不绝。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是“一石三鸟”。


四、读与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喜欢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数声情并茂的,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破重点。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扮演狐狸及老虎,让他们佩带相关的头饰,结合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动作,边演边读,以演促读,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不知不觉中对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读与画相结合。这里,我想说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图画表现出来。画画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变成画面也是一个知识再造的过程。这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我请学生用笔画画文章中“小小的船”的样子,交流朗读后再说说“小小的船的样子”,说说喜不喜欢“小小的船”。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为学生的背诵做了扎实的铺垫,有助于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
六、读与写相结合。读与写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眼睛》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后,依照课文写作手法,用“--是--的眼睛”写话,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
        当然,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仅是这几个方面,还有更多,只要我们每个教师有心,有意,就会有法。
        总之,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顺应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提倡“授人以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兴趣及能力无不有益。基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以致用。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地结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保护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精彩的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引导自主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娄玉青.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J]. 教育(文摘版):00256-00256.
【2】董娜.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3):499.
[3]董娜.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现代阅读:教育版?3(2013):4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