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策略方式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叶小琴
[导读] 目前小学教育受到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作用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当前所关注的重点。
        摘要:目前小学教育受到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作用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当前所关注的重点。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对此,为了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教学策略
        高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快速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点,进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比较传统,课堂所使用的固定化教学手段,不仅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会导致枯燥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感受。对此,为了有效改变这种教学现状,需要教师积极转化以往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手段,可以运用微课、情境教学、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不仅促使学生对于投入课堂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还能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此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并且由于年级小、心理不成熟等原因,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同时,教师所使用的固定化教学手段,也无法让学生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乐趣。所以,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利于实现课堂高效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不明确
        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能使教师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但是,部分教师没有深层次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含义,导致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只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就可以了。所以,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无法实现高效教学。
        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课前运用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课前预习,学生不仅可以熟悉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以便能快速的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还能够让学生形成提前学习的优秀品质,对学生未来也有帮助。但是,在以往的预习环节中,教师通常让学生认识生字和阅读课文来进行预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是无法让学生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认真进行预习。对此,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预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微课的教学优势,通过通过抓住学生的学习趣味点,将微课设计到预习环节中,让学生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乐趣,还能让学生快速理解相关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例如,我们以教授《落花生》这部分语文内容为例。对于这部分的语文教学内容来说,需要让学生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以及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而这些内容都是需要让学生彻底掌握并进行实践应用的。因此,在课前进行微课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互联网上搜集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将这些内容放置到微课教学中。之后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充分掌握本节课所讲的教学知识点。当然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教学课件中寻找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可以询问家长、教师或者同学,并及时做好总结和记录,对于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将这个问题预留到课堂教学中解决。将微课运用到课前预习环节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并且通过精简的教学课件,能够让学生快速并有效的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这为课上教学打造了基础,又让学生形成了优秀的习惯和品质。
        (二)导入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语文知识本身是来源于生活中,是由实际生活案例所组成的。

并且语文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如果单单依靠教师的教学,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无法让学生有效掌控其中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优势,为学生建设仿真语文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情景的学习中,促进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热情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全面掌握和巩固语文知识。
        例如,我们以教授《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部分语文内容为例。对于这部分语文内容来说,需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来快速提取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进行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为学生进行指导。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先运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支持,为学生创设仿真语文的教学环境。在让学生阅读文章之前,先提问学生问题: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速度最快的物体,说说你的答案。然后,让学生尽可能的将自己的答案说出来。之后,再让学生结合教学视频和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仿真语文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乐趣,还能促进学生对于投入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三)课堂运用合作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表现欲在此阶段很明显。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意识到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并将学习任务发布到小组内部,由学生在小组内容相互讨论,和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通过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完善和改正。
        例如,我们以教授《圆明园的毁灭》这部分语文内容为例。由于本节课需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感受祖国文化的辉煌以及对侵略者的憎恨,以此来激活学生的爱国理念。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并且为学生布置小组任务:对于已经毁灭的圆明园来说,你最想对它说什么话?当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之后,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相互讨论,最终找到了结果。教师通过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对投入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还能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四)课后运用分层教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并且学生受到自身和家庭的影响下,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想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还是有着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利用课后的时间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能力,而课后的学习时间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果,还有助于学生将语文实践到社会中来。因此,为了让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的学习程度,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设计到课后复习环节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我们以教授《鸟的天堂》这部分语文内容为例。由于部分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掌握。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强化这些语文知识,教师可以课后复习中运用分层教学,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程度的课后练习。如,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教师需要让进行作文的试写,因此,对于已经掌握课上知识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作文的练习;而没有掌握课上知识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本中的例句来进行仿写。这样的设计方式,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样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最终促进学生自身水平的提高。当然,教师也可以成立学习群,让学生分析自己的题目,让学生之间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积极转化以往的教学思想,通过运用微课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对投入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最终实现具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于长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J].黑河教育,2018(12):35-36.
        [2]崔艳波.浅议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行为[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19.
        [3]华攸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探究[J].江西教育,2017(3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