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蒲晓娟
[导读] 新课标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阅读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能力,教师更应该给予重视。
        摘要:新课标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阅读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能力,教师更应该给予重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探究,给出了几点策略,分别是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营造“书香校园”,推进阅读常态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重点;兴趣
        在多种多样的教学中,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语文教学,一个学生语文表达的能力,可以反映出他的文化素养。目前的小学在阅读能力方面显现出明显的不足,因此,本文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的情况,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总结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绝不是读上一两遍就完事了。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大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泰山”“鸿毛”“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通过关键的词句,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主旨。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词语和句子,并不断的追问“怎样才算死得其所?”“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然后通过阅读课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而全方位的获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往往是最重要的。如果对语文的学习、课文的阅读充满着兴趣,那么学生自然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里面,这比任何阅读的策略和方法都更加有效。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是主动的,充满动力的,也更能够实现和文本的直接对话,获得深入的理解。要培养这种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愿意不断去学习、去接受新鲜事物。一花一木、风雨雷电、四季变化、人情冷暖、时代变迁都寓于我们的生活当中,生活也是一本书,而且是一本大部头的书,当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在阅读任何书籍时候都会变得更加简单,所有的语文知识会在你的头脑中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悟,你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其次,要培养热爱读书的情趣。阅读应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上学的时候要阅读,工作了也要阅读,退休了也要阅读,慢慢的通过阅读会增加我们的底蕴。

在这漫长的时间中,真正推动我们去打开书本动力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兴趣,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
        三、注重阅读讨论,增加阅读深度
        阅读虽然是一件很私人的活动,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总是一个人阅读,一个人消化其中的知识和乐趣。我们还可以进行合作阅读,以及在阅读完之后与他人展开交流,这样既能够针对同一书进行进一步深度沟通,也可以互通有无,分享一下最近读了那些有趣的书等,对于自己和交流的对象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比如,在教学完《将相和》之后,很多学生都对蔺相如这个人物表现出来极大的兴趣,并且产生了蔺相如要比廉颇厉害多了这样的想法,当然这只是学生基于这个故事得到的某种片面的认知。为此,笔者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两个历史人物,并做出更加公正的评判。学生课下自主搜集了很多的材料,有关两个的生平,以及其他一些流传下来的故事。接着在班级中开展小组讨论,交换一下自己搜集到了资料和故事,并重新谈一谈自己对于廉颇的认识,通过这次阅读讨论,很多学生都重新认识了廉颇这一著名历史人物,意识到了自己之前思想的狭隘,并有了多角度阅读思考的意识,有利于学生阅读深度和思想深度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讨论的机会。
        四、营造“书香校园”,推进阅读常态化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需要,我校积极营造校园书香气息,采取多种方式,扩展学生阅读,推进学生阅读的常态化,具体举措有:
        第一,“和大人一起读”是低年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家长每天和孩子共读,并且用阅读打卡的方式,记录下每天读书的进程和收获。
第二,开好“班级读书会”。学校定期组织各班开展“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第三,个性阅读展评简报。学校和班级根据读书主题,结合学生实际,适时组织等各类读书活动展评活动,推动全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四,建立“开放式图书馆”。在学校的楼道共享空间建立图书馆,倡导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不想珍藏的图书带到学校,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应该积极的求新求变,突破原有的束缚,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向分析[A].王国庆.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2019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尹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