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维导图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教育领域的学科教师们也纷纷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本文旨在初步探讨思维导图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教学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职业生涯规划 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一名来自英国的学者,他叫东尼﹒博赞,他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将知识点转变为富有逻辑性,使人一目了然就能看明白的内容。它被广泛运用于职场。无论是项目申报、活动计划、核心分析、工作总结,它都被商务人士积极使用。后来,经过探索研究,它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为的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进中职德育课堂的可行性
1.认知方面。
思维导图又叫做心智导图。在新加坡,思维导图被列为小学生必修科目。一方面说明其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认为它的学习和使用还是比较容易快捷的。17岁的中职学生,他们经历了中考的磨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对思维导图这种形式或者说是工具是具备认知能力。
2.兴趣方面。
中职学生性格开朗、思想解放,在互联网背景下,当教育工作者还不熟悉哔哩哔哩和抖音的时候,中职学生已经能够十分流畅地玩转这些网站和应用。因此,对于新鲜事物,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我国,思维导图没有被列为小学必修科目。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们国家,起初没有被应用在学校,历经长久之后,终于在2017年4月13日走进校园。因此中职德育课堂上如果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因为它的出现和使用而被强烈地激发。
3.功能方面。
思维导图又称思维地图,它可以使用多种元素,例如图片、文字等,以各种图形,可能是树状图、鱼骨图、神经元图、流程图等等,将文字转化为图形,帮助不喜欢阅读的中职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部分内容。
三、思维导图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1.初次尝试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是中职学生一踏入中职校后第一门德育课程,所以,如果它能够吸引到学生学习兴趣,必然会让学生喜欢上德育课。于是,德育教师就需要发挥其能力,思维导图就成为了有力的教学工具之一。传统的PPT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视觉疲劳,此时,新工具的使用——思维导图必然会吸引学生的眼球。
第一堂课,学生除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整体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之外,教师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深刻感受思维导图所带来的有趣、多彩、轻松的学习氛围。
另外,作业布置环节,通过主题为“《职业生涯规划》目录的整理”让学生初次尝试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用笔用纸用脑用心来完成首次思维导图作业。同时,这份作业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化,展现学生的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的初次尝试,认识到思维导图可以帮助自己整理碎片化、零散化的信息。当然,初次尝试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困难,例如学生会探究文字和图片的差异,学生会质疑换汤不换药等等,这都是非常好的教育契机,教师可以给予个别化指导。中职德育课程重视知行合一,经常采取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2.深入实践
在之后的课程中,无论是 “中职生职业生涯的特点”、“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还是“构建发展阶梯”“做好就业准备”都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树立自信、自强,追求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培养职业素养,锻炼职业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前,学生完成草图,可以作为预习作业。课堂上,师生完成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课后,根据上课的内容,学生进行修改。从而,学生明确了本堂课的教学中心主题,然后梳理内容、厘清脉络,最后可以利用美术学完善思维导图。面对一份份的思维导图,学生也是收获满满。一开始的没有思路、没有方向、没有颜色,无从下手、无法落笔,这些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慢慢地能够驾驭,这也是教育的过程。学生通过完成思维导图这项任务,逐渐地去阅读、去整理、去尝试、去探索,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职业教育强调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通过思维导图的任务,教师和学生一起精益求精。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掌握更多地技能才能帮助指导学生。学生也喜欢给教师出更多的问题,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更好地希望展现自己。所以,在思维导图任务的引领下,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实践,共同成长,在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下留下多彩的痕迹。
3.反思提高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刚开始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作业是相当困难的,这时候可以发挥团队的力量,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即可。但是,小组合作必须明确分工,执行职责,让小组发挥力量。无论是指导队员完成还是帮助队员完成,每位学生都是小组一份子,都需要为思维导图尽各方面多维度的力量。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制作时候,还是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能力和鉴定欣赏。一份优秀的思维导图,它需要概括,不是简单的文字罗列、图片堆积,不是统一的线条、一致的文字,不是单纯的搬运文字。通过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地识记理论知识。力求完美的思维导图会耗费很长的时间,琢磨文字、修改图示等等。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仅仅是辅助教学,它不能喧宾夺主,识记理论能力是重要的,但是,德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培养逻辑、归纳、独立、成熟等等,真正地有梦、追梦、圆梦,把自己的梦与中国梦有机契合。
参考文献
1.李林英,李翠白. 思维导图与学习[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陈永中. 思维导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 教学与管理,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