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问题导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汪玉芳
[导读] 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史
        摘要: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史,同时更能够通过历史学习到其中的法则与规律,这对于高中学生未来一生的成长都将受益无穷。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此,本文即是提出问题导学法历史教学,即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思考历史知识,进而学习和认识历史,并深刻体会历史。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导学;教学策略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以老师的知识讲学为主,这种提炼之后再转述的历史教学方式固然能够使得学生知道历史知识,但是并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知识。从某种角度看来,高中学生更像是一种缺乏思维的知识接收机器,其能够获取知识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历史老师灌输的多少。这种缺乏深入体会和思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从历史的发展历程中,体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其中蕴含的法则。对此,笔者从问题导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将知识转化成为问题的方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思考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体会历史。具体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高中历史老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其先对自身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情境化设置,而后再向学生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不仅能够缩短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跟随着老师的思路开展后续的知识学习。
        例如,在教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时,历史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我们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是哪个王朝(不明白什么意思)?”学生:“秦王朝。”老师:“是的,关于秦始皇这个第一位建立大一统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争议颇大,老师今天想听听同学们的看法?”学生:“秦始皇灭掉六国,实现大一统,建立亘古未有之基业,足以堪称‘千古一帝’。”/“秦始皇虽然有功,但是他苦劳役,修建万里长城,又大兴土木,修建阿旁宫,焚书坑儒等恶行也不少,所以不能称为‘千古一帝’。”老师:“同学们所说的也是当今主流的两种意识形态,这并不是老师所想听得主要内容,老师让大家谈的是对秦始皇这个人的认识,而不是对他所做的事的认识。比如说,秦朝地处一隅,但是秦始皇却通过一系列的手段灭掉远近六国,从这里我们看出秦始皇的哪些水平等。”学生:“秦始皇当时采用的是远交近攻的手段,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政治手段非常高明。”老师:“秦始皇灭掉六国的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以此,历史老师便可以按照课本教学的顺序进行问题提问教学。

二、问题贯穿课堂,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贯穿课堂,指的是历史老师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之后,其后续继续开展的问题导学教学过程。在问题贯穿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要注意所提各项问题之间的衔接性,不能够想到哪里问到哪里,这种问题提问方式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维,也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此处依旧以“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为例,历史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秦王朝一统六国之后,他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学生:“不是。”老师:“后面又做了哪些事情?”学生:“开疆拓土。”/“巩固疆域。”老师:“没错,但是具体都开拓了哪些疆域?”学生:“河套地区。”/“岭南地区。”/“蜀南地区。”老师:“从这里我们又该如何评价秦始皇?”学生 :“雄才大略。”/“志向高远。”老师:“但是,这是正面看法,如果反过来想呢?”学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老师:“没错,任何事都有它的利与弊,我们要客观看待。接下来同学们阅读秦的政治制度一节,从中你们想想又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三、布置课后作业,引发学生深思
        布置课后作业是继问题贯穿课堂之后的持续提问,其不仅能够帮助老师开展问题教学,而且还能够引发学生深思,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例如,在教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一课时,历史老师在对课本教学内容讲述完毕之后,便可以利用剩余时间,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深度性的历史问题,比如分析军机处和中枢机构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明清时代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等,以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度消化与吸收。在提出问题之后,历史老师还要注意在下节课上课之前,邀请学生回答,并注意汇总不同学生分别的意见和看法。然后,再在汇总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探究,这既是对上一节课知识内容的回顾,同时也是对其的深度巩固。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问题导学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其不仅需要高中历史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历史问题,而且重点还要通过历史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历史,并且能够掌握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以此不断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彩玲.论导学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47+49.
        [2]马莹.“问题式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