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的主导型思维方式,其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探究培养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综合思维;策略
初中阶段开展基于思维培养的地理教学,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及信息,转变地理学习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综合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重视概念教学,奠定思维基础
地理概念是对于地理现象、事物、发展过程及规律等属性的抽象性知识,其不仅是地理课程的基础,更是重中之重。从学生主体视角来看,其学习、认知、吸收和内化地理概念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思维活动过程,此间学生经历了对分散知识的系统化分析、概括和归纳,也经历了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渡,最终完成了对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加固。可以说,概念知识作为课程知识内容中的基础,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概念知识来区分多种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不同特征,从而分析出各个地理要素的内涵与特征,牢牢把握地理区域特点。地理概念知识作为形成地理学科特有思维的必需因素,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十分典型特征的事物来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概念知识。例如,在自然地理要素的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般有地理位置、地形以及气候等等,而且这些要素也作为区域地理中的核心概念而存在,所以教师需要在讲解前让学生明白如何着手来综合、全面性地分析区域地理问题。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节,涉及到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策略等问题,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水土流失的成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接着即可从地形、水文、气候、植被等多项地理要素展开分析,最后联系人类行为活动,把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思维。
二、根据思维维度,甄选教学策略
1、挖掘地理图像
图像可以说是地理课程中的第二语言,其是除文字外的重要信息载体,是研究地理所不可缺少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图像可以传达出具体地域的特征,并且综合分析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出地域所具有的差异性,体现着地理要素的综合性以及多样性。而且不同的地理图像对于区分不同区域所形成各自特征的主要因素及次要因素也有重要作用。那么,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实际出发,此时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必须要充分地利用到地理图像这一直观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感受到图像中各种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并存。以“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为例,在本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民族的服饰来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地区的两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及皮肤特征产生思考,为什么当地的人们面部多会发出红色。
经过翻阅和查找相关资料得出当地的平均海拔较高,所以气温会较低,空气稀薄且昼夜温差大,结合景观图综合气候、地形等各项因素来使纵向地理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2、区域对比,体现地域综合
地域综合指的是在研究一个区域的地理要素时需要对该区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一个综合的考量,从而明确该区域的独特性,这需要对综合到区域内以及区域外的所有要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去养成一个全面、系统化的问题分析习惯,明白区域内要素体现的是该区域的整体特征,并且由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上时空间的变化而产生了外部特征。此外,还要通过研究一个又一个的区域地理特征切实认识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这是形成地理综合思维的关键。只有知道如何灵活地运用地理综合思维,才能够解决有关地理事物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相关问题,自然也会实现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完美运用。例如,在“中国地域差异”中“北方与南方地区”一节中,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并区分两个区域的特征,从两个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以及植被类型等多方面来明确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区域的平均气温与降水分布图来初步认识两个区域的气候特点,接着再通过两区域之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理图,对其地理区域差异性进行重点针对分析,最终得出北方地区主要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对比于南方,便很快就能够得出南方的地理区域特征,两区域差异性明显。整个教学过程体现着对学生区域综合思维的培养。
三、运用思维导图,活化综合思维
思维导图是课程教育乃至其他领域均比较常见的一种信息结构表现方式,它可以说是人将自己大脑中思维变为直观可见的一种载体。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地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形成一个清晰的网状知识结构,既便于记忆,也便于复习。一般地,地理课程的思维导图建构需要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首先,主题要位于中心,既方便展开,也是为了结构保持清晰;其次,导图的展开要呈放射状,以极限的延伸来呈现出地理知识之间所具有的逻辑关系和联系;再次,各知识点在延伸的同时,也要确保以副主题为核心,同样是为了保持清晰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综上,地理综合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促进学生长久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区分,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进行有效建构。
参考文献:
[1]单瑞.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89.
[2]李琳.初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水平划分与落实路径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