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思维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张志祥
[导读]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学科,思维养成是数学学科教育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摘要: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学科,思维养成是数学学科教育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而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渐趋成熟的阶段,在该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重视对课堂的思维性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们的认知积极性,而且还能达成思维课堂培养目标。故要想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价值,就不能忽视对高中数学课堂的思维性建设和对高中生的课堂思维引领。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课堂 教学实践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脑力劳动为主要劳动输出形式的时代,思考是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做的事情。故要想培育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学习型人才,我们便不能忽视基础教育中对课堂的思考性建设,在深入的课堂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数学学科又是高中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特殊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思维课堂构建优势。故作为引导高中生进入数学世界的引路人,我们有必要采取适宜的方式,助力思维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构建。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实现该教学目标呢?根据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如下问题:
        1、优化课堂导入,增加思维基础
        思维活动是一项有纵深性的活动,要想构建高中数学思维课堂,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当下高中生的思维实际,寻找高中生的思维发展近区,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中不断提升思维层次,进而得到思维能力上的训练。而思维活动深度的增加,是建立在一定的思维基础上的,要想强化课堂思维层次,我们就务必要夯实课堂思维基础。故在高中数学思维课堂构建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是一定要优化的。
        例如:在对《任意角与弧度制》的教学之前,我先利用多媒体搜集课前预习资料,并在加工整理后以知识链接的方式分享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在该资料的辅助下完成课前预习活动,事先了解了课堂将学知识,获得了对任意角和弧度制的初步认知。
        在授课过程中,我故意匆匆走进教室,然后开始分享自己由于手表不准而险些迟到的经历,询问学生们将机械手表的指针调整正确的方式。接着,又对指针旋转角度进行提问,让学生们在对不同拨弄方式下得出的角度的表示方法的探究中回忆了负角和任意角知识,为接下来学生们进入更高层次的课堂思维探究活动典型了知识和情感基础。
        在该教学过程中以情境导入课堂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充分的唤醒了课前习得的知识经验,进而在知识经验的辅助下,成功的完成了简单的思维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基础。
        2、教学过程交付,提供思考空间
        思维课堂的构建离不开生本理念的支持。要想提升数学课堂的思维性,我们便要给学生们预留出足够的知识思考空间。而这就意味着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们,敢于将整个知识探究过程完整的交付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在数学探索中获得完整的自主认知体验。故交付知识探究过程、提供课堂思考空间,也是构建思维课堂、提升学生主观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根据自己对学生对话能力、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逻辑运算能力的了解,构建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探究小组,并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对如下问题进行探究:
        (1)如何将一个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转化成一个圆周内的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
        (2)你能找到一个与30°终边相同,但是角度不同的角吗?
        (3)π-α与角α之间是什么关系?你可以利用对称性推导吗?
        接着,学生们借助图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度探究,最终在自由交流和合理运算中,找到了任意角与一般角之间的关系,推算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在该问题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推进数学课堂,给予了学生们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并以问题深化了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深度。
        3、课堂交互优化,延展思维深度
        交互是以充分的知识思考为基础的,课堂交互的优化也为课堂思考深度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数学课堂中优化课堂交互不仅可以增加教师对学生自主认知情境的了解,提升教学指导的有效性,而且也能拓展学生的思考方向,进一步的延展学生的课堂思维求索空间。故思维课堂的构建也是离不开课堂交互的优化的。
        例如:在对《古典概型》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们以投掷硬币的方式初步了解了古典概型,然后以问题引导学生们对基本事件、基本事件数等基础性概念进行深入了解,在概念了解中掌握了古典概型概率求法。继而,我又借助智慧课堂系统布置课堂练习作业,在平台数据的辅助下,准确、全面、及时的掌握了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
        最后,我又以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们对易错知识点、学生理解不清晰的知识点进行了二次探究,帮助学生们完善了数学知识架构,提升了课堂思考深度。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思维性,我们需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夯实课堂基础,二是要预留思考空间,三是要做好课堂引导,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数学课堂中愿思考、能思考、会思考,在不断的思考中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杨玲.高中数学有效思维课堂的构建——以《抛物线的焦点弦性质探究》一课教学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01):138-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