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许 娜
[导读] 音乐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以其独特的魅力,使人产生愉悦,
        摘要:音乐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以其独特的魅力,使人产生愉悦,唤起人们内心对道德情操的追求与共鸣,可以洗涤人的灵魂,将人的道德情操逐步升华。音乐教育也是德育美育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改变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共鸣,传统基因,教学方式
        习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还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教材内容将这一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之中,进而寓教于乐,实现音乐教学对学生美育渗透,落实好总书记所强调的“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思想共鸣,上好“音乐思政课”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一个人经过音乐的教育,能使人格得到提高。而思想理论教育对学生来说,是较为概念抽象且理论的。音乐则容易让人不知不觉的接受,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但从本质上看,音乐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两者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人的塑造。思想政治理论是以理为主的“晓之以理”,音乐则是以情为主的“动之以情”。
        将音乐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是极其富有新意的教育实践。音乐与思想教育看似关系不大,并不搭边,但是音乐对思想教育是有十分大的帮助的。思想教育和音乐,都能对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意识和人格的塑造有影响。积极的音乐,能引导人积极向上;激进的音乐,能使得人奋发图强;悲伤的音乐能催人泪下;而那些低俗妩媚的靡靡之音,则让人沉沦,让人毫无生气。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人格有积极的影响,像好的方面塑造。显而易见,通过恰如其分的应用音乐,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音乐为教学服务,以音乐为用,更好的受到思想方面的教化。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在学唱时,通过分析歌词了解到它的时代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学习歌曲时,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国歌》可歌可泣的奉献与创造精神,如同催开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三月春风,让学生真正深刻理解国情。
        再就是结合热点时事,用歌声进行德育教育。例如,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的好时机。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东方红》《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这三首歌曲放在同一教学单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查找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对这些歌曲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当学生在演唱时,就能在思想上建立起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过程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因此,音乐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改革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拓展音乐学习环境,努力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使学生对音乐别样的体验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挖掘传统基因,上好“历史文化课”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与歌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很多流传下来的优秀音乐作品,有的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有的记录着近现代史上中国从落后挨打走向民族复兴的历程。
        例如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古诗,了解到孝老爱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曲旋律亲切、爱意绵绵,令人浮想连篇,仿佛随着歌声飞到了遥远的家乡,依偎在母亲的身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如《爷爷为我打月饼》是一首体现民俗活动的歌曲,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幸福关爱里“泡大”的孩子,在呵护有加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很少有人主动关注老人的情感意识,此歌曲能引导孩子们在了解与中秋有关的风俗的同时,激发对爷爷的情感,知道老人曾吃了很多苦。该歌曲就可以启发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
        音乐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哭,也可以让我们笑,可以说:没有音乐,这个世界突然就会变得灰暗,音乐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情深意长,永远对生活充满渴望和期待。
        三、丰富教学方式,上好“课外实践课”
        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更表现在各种课外活动之中。?比如,在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当地音乐文化资料,使学生通过活动主动了解地方音乐知识。通过对其中精华内容的学习,既很好地传承了地方文化,又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再比如,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到社区文化宣传活动中,既是丰富学生假期生活的好形式,也是学生参与社会,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现在许多社区都在开展文化创建活动,作为未来的社会公民,学生可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用音乐元素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这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学生参与到社区的秧歌队中,既提升了活动的品位,又实现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
  同时,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都具有鲜明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时机。如在7月份,可以利用建党节开展歌唱党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情感。在10月份可以依托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这些主题活动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更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心灵,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加强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热爱,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与内容。?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按照总书记殷切嘱托,在教学改革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在多样化德育活动拓展音乐学习环境,全面促进音乐教学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中的传承和创新,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吴征.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J].北方音乐,2019,39(08):154+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