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楚玉梅
[导读] 正所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生知识教学的同时
        摘要:正所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生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即从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对小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培育。本文即是从思维引导,注重以身作则、注重细节,及时纠正不足以及班会讨论,集体制定班规三个方面,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教学策略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之所以需要如此长久的时间,便是因为人的品质塑造较为困难。因此,我国自古以来一直较为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时至今日,虽然各种小学校多将教学力量投放在知识教学之中,但是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其依然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与担当,即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思维引导,注重以身作则
        小学班主任在向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其首先需要从思维角度对学生们的德育思维进行引导,让小学生知晓是非黑白,明白温、良、恭、俭、让。在小学生对于德育教学形成一定认知之后,再从行为角度加以引导,从而促进小学生良好德育品质的形成。在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思维以及行为习惯进行教学和引导时,小学班主任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即要保证自身的形象与自身所阐述的德育教育相匹配,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德育教学的效果。
        例如,班主任在教导小学生礼让时,其可以先从孔融让梨的故事入手,让小学生能够明白礼让的的具体意思。然后班主任再组织学生针对礼让进行讨论,其中主要以列举自己的亲身实例进行说明自己在礼让方面的表现,然后班主任再对小学生的具体实例进行指正,从而帮助小学生真正明确礼让的内涵。同时,班主任还要将礼让的具体做法告诉小学生。在班主任向小学生讲述礼让的意义以及做法的过程中,班主任既要注意自己的讲述,同时又要注意倾听小学生们的具体意见,这既是为了了解小学生存在于内心的疑惑,进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礼让,同时也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师者风范。因为只有让小学生时刻看到班主任的良好德育素养,小学生才能产生向往之意,从而在不自觉间跟随着班主任的思路和行为进行效仿和学习。


    二、注重细节,及时纠正不足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其不仅需要从思想角度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同时还要从具体的细节行为角度,对小学生错误的身体行为加以修正,进而保证小学生德育思想与德育行为之间的统一。
        具体而言,小学班主任需要加强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以了解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通过行为指正和思维引导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及时修正不足。此处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班主任不能仅从行为方面指出小学生所存在的不足,其同时还需要从思想角度,帮助小学生做好思维疏导工作,要让小学生从内心深入认可班主任的指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行为,从而其才能够真正地改正自身的错误行为。但是,这种指正不一定是语言指正,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进行指正,即通过树立正确的行为,以与学生错误的行为形成对比,进而帮助小学生进行修正。比如班主任在看到小学生乱丢垃圾时,班主任便可径直上前捡起垃圾,并投入垃圾筐内。这种通过行为表率的教育方式反而更有效果。
        三、班会讨论,集体制定班规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其不能仅通过个人的观察和教育进行德育教育,其更需要借助制度的力量进行德育教育,即要为小学生制定具体的行为规章细则,以此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形成有效约束,进而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品质。同时,通过班规制度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本身就是对小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的一种形式。但是,班主任在制定班规制度时,其不能仅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德育教学,而是需要通过班会讨论的形式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以此既能够培养小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又可以借此开展民主教育。在班级规章制度讨论结束之后,班主任要对各项条款进行整理和记录,并带领全班小学生进行签字,以示郑重。在后续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也要严格按照班规进行管理,同时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做好相互监督,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班级规章制度的作用。此外,班主任个人也要严格按照班规行事,如有违约,同样需要接受班规处罚,这既是为了提高班规的约束效力,同时也是以身作则教育的集中体现。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其不仅需要班主任首先从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角度出发,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思想树立,然后还要从小学生的细节行为角度出发,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最后,班主任还要从规章制度角度出发,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到“依法管理”,并由此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从而保证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燕琴.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98.
        [2]孙晋合.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