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王建波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好教学思想观念,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好教学思想观念,重视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认真分析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找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的关键年龄阶段,具有很高的学习潜能,数学教学的效果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高中数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起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兴趣发展需求,创新化课堂教学模式,使用更加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数学教育的价值,为学生成长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加强课堂导入情景构建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对学生在整堂课上的效率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味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转而使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要加强课堂导入情境的构建,运用生动的课堂导入情境去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充足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操作导入的方法,让学生拿出一张纸,首先对折一次,假如原本纸张的厚度为0.1毫米,那么现在的厚度就是0.2毫米,再对折一次就是0.4毫米,再对折就是0.8毫米……直到学生无法操作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张纸对折10次会有多厚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比如,在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与椭圆相关的资料,如卫星运行的图像、杯子倾斜后的水面等等,运用这些生动的画面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椭圆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构建符合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认知的课堂导入情境,使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提升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提问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也起到着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课堂上的时间,向学生传输更多的内容,往往会忽视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使用的课堂提问比较的简单,如“对不对”“好不好”等,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越来越简单,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起课堂提问的启发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加全面地接触数学知识,形成扎实的数学思考能力。
        比如,在学习“抛物线”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在绘制抛物线的图像时,我们需要首先找出的点是什么?在抛物线中有哪些点是必须要确定好的?在找出这些点后,要想将它们正确地连起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抛物线的图像都有哪些主要的特征?这些问题与教学重点密切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时,数列一定是递减的吗?公比小于1时,数列一定是递减的吗?”等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重视课后作业的开放性
        课后作业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改变教学观念,放弃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转而使用更加开放的课后作业去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懂得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看法,将教学内容做生活化的处理,给学生布置可供操作与思考的数学作业。
        比如,在学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找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在生活当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举出几个例子 :下雨了一定会导致地面变湿,但是地面变湿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让学生以一种“造句”的方式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数学基本概念的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利用开放性的数学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逐渐掌握使用数学进行思考的方法,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本文针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数学,形成积极向上的数学学习态度,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更有效率,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落实数学课程改革的需求,提高数学教育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艳玲.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2]袁丹. 新课改下谈高观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D].西北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