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理念,给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环境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用更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策略去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满足自身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出现了过于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忽视学生自主发展的问题,导致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得不到真正的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数学核心素养各个概念的具体内涵,将其切实地落实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培养。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加强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一个因素,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讲,由于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在面对数学时很有可能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仅将数学学习当做一件不能不完成的工作,导致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无法发展的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兴趣上的引导,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契机,使学生可以在充满趣味性的环境的引导下去展开数学学习,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比如,在学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一节内容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先要做一个小游戏,然后让学生仔细听我的指令,接着让教室后三排戴眼镜的男同学站起来,再让教室第一排长头发的女同学站起来……随着游戏的进行,我发布指令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越来越集中,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踊跃地参与进来。在经过了一番游戏之后,我再结合游戏的内容引出集合的概念,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的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
二、改变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倡导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年龄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的特征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使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教学知识,并且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要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充分地集中到课堂上,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得到全面以及稳定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这一节内容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展开了探究性的学习,给学生举出了几个简单的数列,如“1,3,5,7……2n-1”等,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互相讨论,找出这些简单数列的规律,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而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高中数学阶段涉及到的知识都是有着一定的关联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关键性的把握,使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去突出重点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完善的培养。
三、强调自主学习
为了真正地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以及机会,使学生可以真正地收获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教、学生学,这就导致学生在课下的学习效率十分的低,对于新知识难以自主理解,给学生的未来埋下了隐患,而通过强调自主学习,则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状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不等式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出几个典型的不等式应用问题,让学生做自主练习,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做到熟能生巧,弥补学生思维上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比如,在学习“从普查到抽样”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调查的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方向展开数据搜集,利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这样,通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渗透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价值,需要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一定要认真地分析高中学生的性格以及认知特点,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使用有效的核心素养渗透策略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获得更高的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参与进来,在数学的学习中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喻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与学业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1).
[2]赵琪.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D].聊城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