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母天艳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母天艳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深化学生理解,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力量,此外,有效教学也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升华,成为了教师所重视的话题之一,因此,本文笔者对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情境;操作活动;课堂问题
        小学数学是学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依据,也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诉求,导致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及时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发展倾向,并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操作活动、巧设课堂问题”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维持学习行为的原动力,也是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的内在保障,而学生面对数字、符号很难产生一定的兴趣。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产生无意注意,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由于本章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一概念,因此,笔者以故事化的情境导入教学,并提出:“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吗?”学生产生了期待心理,并积极回答:“喜欢”,在此情况下,讲故事,即:小明和小梅走到一家蛋糕店买蛋糕,但他们的钱只能买一块蛋糕,然后,小明和小梅产生了问题,我们怎么分才公平呢?我们每个人能够得到多少蛋糕呢?同时,伴随着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你们能为小明和小梅解决这个问题吗?”一段时间后,学生回答:“一个人分到半个”,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怎么用数学符号表示半个呢?”学生们产生了求知欲,于是引出“分数”这一概念。通过故事化的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数这一概念的灵活掌握。
        二、开展操作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章节的知识都是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才能体会其原理。

因此,教师应把握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合理组织学生展开操作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由于学生对于三角形分类和平角度数具有一定的学习,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因此,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导小组展开分工合作,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融入探究活动中,并进行分工操作,学生不仅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掌握了度量法、剪拼法这两种数学方法,还通过小组的齐心协作,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获得了情感升华。
        三、巧设课堂问题,激活探究欲望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激活学生探究欲望的依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以一言堂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而应巧妙地设置课堂问题,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激活其自身的探究欲望,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还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发展。
        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由于学生对加法具有一定的学习,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并体会乘法运算的便捷性,笔者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提出:“某个班级,开展体操活动,每排有10个同学,一共5排,则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学生利用学习过的加法运算列出式子并得到结果,即:10+10+10+10+10=50名,在此基础上,提出:“同学们,你们有更加简便的算法吗?”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出了乘法这一概念,并伴随着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你们能够将上面所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这一系列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他们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最后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因此,通过课堂问题,不仅使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帮助他们认识了乘法运算的含义,还完善了学生的认知体系,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展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数学基础知识水平等。因此,教师应积极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设一定的操作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需巧设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宝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8):58-58.
        [2]李云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11):88-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