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物理是初中较难的一门学科,知识点繁多,公式定理复杂,高质量的物理课需要教师具备卓越的学识水平、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教学实践表明,总结教学口诀,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口诀 简化教学 提升质量
物理学习需要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运用一些简化方法,克服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既便于学生接受,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中,总结相关知识点,形成简明的口诀,对突破学习难点,保持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下面列举几“口诀”式教学案例,以期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滑动变阻器接线点: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随滑片移动的变化是动态电路的重点,学生学习中往往不能正确判断连入阻值变化关系,不能按要求选择正确的接线点,进而影响后面的分析和计算。教学中,
我总结出“一上一下选,上面任一点,左下右最大,左下左最小”的口诀,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例 1、如图 1 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图 1
.png)
本题考查学生滑动变阻器滑动中连入阻值的变化,综合欧姆定律就可以分析出结论,根据电路图发现选的是右下,则运用“右下右小”就能得出 P 向右移动,连入阻值变小,则可以得到正确结论。
例 2、利用下图 2 甲所示的电路测量电阻 R 的阻值(约 9Ω左右),电源选用两节干电池。
.png)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2)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合上开关,可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 3V 不变,你认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或 。
(3)清除故障后,小明将滑片 P 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
本题考查学生连接电路和分析电路的能力,按要求 连接的是右下,如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且不 变,则连接成了两上,
二、通电螺线管极性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及相关判断时,学生很难想象绕线情况,当然就会对其极性及相关知识点做出错误的判断,为此,我总结出“正进正握、背进背握,正握正进、背握背进”的口诀,极大的提高了判断的准确率。
例 3、在图 3 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 N、S 和电源正负极。
本题首先应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北极指向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左边为 N 极,右边为 S 极,然后用右手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的 N
极,可以发现是手心从背面去抓取螺线管的,应用“正
图 3 图 4 图 5
握正进、背握背进”的口诀(如 4),可以正确判断出电源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如图 5)
三、电表测量对象的判断:完成电学试题时,电路的正确分析是后面解题的依据,而复杂电路中都会涉及电流表、电压表,对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的判断也是做对题目的关键,为此,我总结出测量对象判断口诀“电流表—断谁测谁,电压表—短谁测谁”。
例 4、如图 6,当滑片 P 向右移动时,A 表的示数将 ,V 表的示数将 。
本题首先应该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R1 与 R2 连如部分串联,因电流表的作用相当与导线,电压表阻值很大,所以运用二表的特点进行测
量对象的判断。现将电压表短路,
发现电路中电源被短路(如图 7)
图 6 图 7 图 8
所以,本题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为电源电压,滑片向右移动不能改变电源电压值,所以 V 的示数不变。
再将电流表断开(如图 8),发现整个电路开路,则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电流,滑片向右移动,连入电路阻值变大,等效电阻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四、电表属性判断:电路中电表属性的运用是建立在电表的性质基础上的,因电流表的作用相当与导线,电压表阻值很大,所以可反向运用二表的特点进行电表属性判断,即将待判断的地方用导线连接起来, 如果会造成用电器或电路短路,那么原位置应该是电压表,如果电路正常,则原位置为电流表。
例 5、如图 9 所示,电路连接没有错误,两灯都能发光,每只电表均有正常的示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
B.甲乙都是电流表
C.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D.甲乙都是电压表
图 9 图 10 图 11
首先,将甲乙位置用导线连通(如图 10),发现整个电路会短路,说明甲乙不能同时为电流表,然后将甲位置用导线连接(如图 11),发现电路可以正常工作,L1、L2 构成了并联,所以甲表为电流表,乙表为电压表。
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发现,恰当的运用物理口诀,能将复杂的物理知识简单化,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好物理,让物理课程不再“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