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更是社会上的研究热点话题。笔者在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创设问题课堂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简单物理实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三个策略,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
关键词:高中物理;厌学情绪;有效策略
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未来的长远发展有些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但是由于这门学科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比较大,同时也就加大了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难度,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时候往往会有着力不从心的感觉,长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高中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了厌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实施进行一些有效策略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改善和克服所产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体会到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有趣之处,从而有效改善学生对高中物理这门学科产生的厌学情绪。
一、创设问题课堂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设问题课堂情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提问情景,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问题课堂情景上,并带动学生积极踊跃的探究和回答问题,同时让学生在探究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并消化重难点知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课堂情景,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学习高中物理的状态中,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探究高中物理课本上基础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改善学生对高中物理这门学科产生的厌学情绪。
比如,在学习“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研究地球的围绕太阳的公转是否可以将地球看成一个点呢?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将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是什么呢?给予学生短暂的探究思考时间。最后,教师对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做出总结,加深学生对质点的印象。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课堂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高中物理课本上的知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高中物理成绩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二、设计简单物理实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物理实验的能力和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通过操作物理实验体验并熟练掌握高中物理书本上晦涩难懂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定理。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有助于让学生自身从实验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高中物理的能力和良好学习高中物理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高中物理的信心和激情,从而有效改善学生对高中物理这门学科产生的厌学情绪。
比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首先教师用小车在讲台上分别演示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让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着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描述。最后,教师对这个演示实验做出总结,加深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理解。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简单的高中物理实验,将课本上的高中物理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给予学生一种良好的高中物理学习体验。
三、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
根据多项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往往会有着更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也就是说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合作学习高中物理课堂氛围,让学生之间相互扬长避短和交流学习高中物理的经验,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激发学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有效改善学生对高中物理这门学科产生的厌学情绪。
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首先教师令学生自愿结成小组,并且小组内两个成员同时抛出兵兵球和小纸片,比较这两者哪个下降的快。其次,教师让小组内根据这两者下落的情况分析原因和做出总结,并派出代表发表小组的看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做出评价,并带领学生学习新的高中物理知识。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往往更能带动学生交流和学习高中物理这门学科,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探究思考高中物理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带领和指导学生来学习高中物理这门学科,调动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有效改善学生对高中物理这门学科产生的厌学情绪,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和未来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江艳丽. 实施情感教育改变物理厌学现象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2]高粉霞. 陕北地区高中生厌学物理现状调查与研究[D].延安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