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知识的内容和体系十分庞大。又由于课堂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仅依靠在课堂上的教学开展,难以教授学生全面、系统的知识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应该如何开展高中化学的课后教学实践,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所以,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堂实践,探讨高中化学课后延伸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后延伸 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内容的落实,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让目标难以得到实现。所有,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就要合理运用课后的课程延伸,学生通过在课后自主有效地进行学习,让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升。
一、课后延伸的形式
1、精心设计课后作业
由于高中的课程内容多,学习时间又紧迫,教师难以系统、全面的讲授课本上的所有知识,只能抓其重点、难点。另外,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也难以对知识进行全部吸收和掌握。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好课后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进行基础知识巩固时,我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完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布置课本或练习册的某页内容。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每天多个科目都有一定量的作业或练习,学生每天既要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又要完成下一节新课的预习,学生作业负担重,导致作业的质量不高,课堂知识的落实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我们需要精心设计课后作业,习题的设计要精简和深入。比如,必修1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后,我们首先明确这节课的重点,然后将这些重点按照不同的类型和难度进行归类。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和书写就是属于比较简单的难度,而根据课程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某种金属的化学性质就是属于比较难的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巩固时间,分阶段地进行掌握。这样,学生就能够运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知识巩固效果。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2、开展化学第二课堂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核心是知识的传授与落实。而化学第二课堂,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实践活动。化学第二课堂,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开展化学知识竞赛
由于学生在课堂时的学习任务较重,课本知识比较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比较被动。为了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了解化学,爱上化学,根据学科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以“丰富化学知识,展现化学魅力”?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内容选择以“化学趣味知识”为主要部分,将化学的趣味性和化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使学生因为喜欢化学而想去学好化学。
(2)制作化学教具
化学教具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有些化学知识,本身在内容上比较抽象,我们可以通过课外时间让学生制作化学教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些化学教具辅助学习。但是在教具的制作上需要考虑到既要让学生便于操作,又要便于观察。比如,在选修5《有机化学》中,学生学习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分子共线、共面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常见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的制作。
在模型制作的选材上也比较易得,我们可以利用家里的一些材料,比如用完的笔芯或牙签、竹签可以作为球棍模型的棍,可以用瓶盖、泡沫等圆的物品作为小球,也可以用小孩的玩具橡皮泥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分子的空间结构,了解分子的成键特点等,又从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由于原材料是取材于家中的废弃材料,所以在制作完成作品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3)组织调查活动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课堂上的教学和课本的内容仅是对化学知识的一个介绍与概括。针对某些与生活相关较大的主题,课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对知识延伸到社会。调查活动主要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选题的确定由老师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安排。
比如,在学习完选修4《化学电源》的内容后,我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设计如下:①调查市场常见电池的种类、以及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②通过走访身边地方的人去了解人们对于废旧电池的处理方式。③通过查阅废旧电池的危害、处理方式等内容,小组思考、交流、讨论后提出处理废旧电池的有效措施。通过这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对化学电源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有效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识。
在学习必修2《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内容前,我布置学生如下内容:①走访周边生活的地方,把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通过照片或视频记录下来。②通过网络或报刊等其他资料查阅国际上出现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并查找其污染成因。③将收集到的内容整理成PPT。我在上本节内容的课前,先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并针对身边生活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他们的解决建议。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爱护我们身边生活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在学习选修1《合理选择饮食》章节中关于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内容时,我事先布置学生调查超市商品中的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和所含的食品添加剂,并对其进行分类。并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其成分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课堂上,针对这个内容开展一个以“我们是否应该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为主题的辩论。在调查和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食品添加剂的相应性质以及用途,还明白了看事物要用辩证的观点去了解,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
(4)举行化学实验展
化学实验展可以选取一些可操作性强、趣味性较强的化学实验,让学生领悟化学趣味之美的魅力外,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可以进行以下趣味实验:滴水生火(过氧化钠与水)、吹气生火(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黑面包(浓硫酸与蔗糖)、魔棒点灯(浓硫酸与高锰酸钾)、彩色喷泉(氨气、水、酚酞)、水中花园(硅酸钠、氯化铁、氯化铜、硝酸铁)。
二、课后延伸的意义
有效的课后延伸,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学科知识,还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外的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令学生想学化学、乐学化学、爱学化学的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都是将教学的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习题的解答分析方面,而对于知识与生活的实际应用涉猎甚少,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脱节。通过课后的课程延伸,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开展的第二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各种社会调查活动,将生活与化学有效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延伸,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杭伟华.关于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布置与评价的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