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学困生的转化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戚晓香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是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教育责任,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有其特殊的教育策略。要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结合数学教学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并使他们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困生; 转化
学困生是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转化学困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教育责任。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学困生的成长。
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学生对数学学习没兴趣。学生基础差,对数学中的一些知识不理解,新知不易接受。第二,教师和同学的歧视。由于成绩不好,老师歧视,同学孤立,学困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自尊。第三,学生自身和家庭的原因。学困生基础差,不愿进取,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孩子成绩差就打骂,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第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笔者根据多年转化学困生的经验,认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有其特殊的教育策略。
一、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过程中,兴趣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地地探究新知,并能高效完成学习。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学困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1.引导学困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现行数学课本的内容安排虽然利用了生活情境,但对于学困生而言,有些内容还是脱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孩子们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去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和学生春游时拍的合影,让孩子们从中找到自己。在重温春游带给他们的快乐的同时,我问:“这张照片隐藏着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我话音刚落,学困生张曼(她平时爱玩手机)就举手发言:“老师,这是由手机图片放大得到的。”借此,我通过展示照片放大和缩小,轻松解决了“图形大小变化而形状不变”这一比例知识。
2.分层作业设计
针对基础差的学困生,我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采取了分层作业设计的方式。每次作业时,学困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量和难易程度适合自己的题目完成。如《圆柱的体积》一课新课结束后,我布置了有关圆柱体积的图形计算和利用圆柱体积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的作业,几个学困生兴高采烈地根据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选择了题目,并轻松完成了有关计算。我又针对对他们的作业情况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让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久违的成功的喜悦。
二、实施情感教育
学困生崔健坤,在进我的班级前成绩特别差,还从不写作业。开学初我刚把他带进教室,同学们就忍不住议论说:“老师,他怎么进我们班!他从不写作业,不能让他把我们带坏了…….”我看了一眼满脸愤怒的崔健坤对大家说:“我相信他在我们班一定会成为一个不断进步,受大家欢迎的好学生……”当天,我把崔健坤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拉起他的小手对他说:“刚才在教室你也看到了同学们对你的态度。没关系,大家说的只是从前的你,老师相信:你在我的班里会越来越棒的。一个多小时的谈心,崔健坤不断用力点头。每天无论是在校还是放学后,我都当面或是微信和他谈心,每一次谈心后,我也总能看到他一次比一次自信和进步,班级的同学也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现在,他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而且正确率也提高了,书写也干净工整,成绩也由入班时的二十多分提高到四五十分,现在能达到七、八十分了。这真的像我对他说的那样: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超越昨天的自己。
三、营造家校育人环境
        我们班的胡飞同学,说话不敢抬头,成绩很不理想,家长也自暴自弃,对孩子不闻不问。于是我找到孩子的妈妈和她长谈。我说:如果你再放弃孩子的学习,将来你会毁掉孩子的一生,也会毁掉你后半生的幸福。这个孩子并不是没有优点,也不是说不可救药。

拉一把,紧一紧,他不会比别的孩子差,放弃的话,可就是一辈子的心事了。取得家长的共识和支持后,接下来的时间,我几乎每天都通过微信和胡飞的妈妈交流孩子的情况,家长在家也能配合老师关心孩子的学习,胡飞同学终于有了明显的进步。在一次家长会上,胡飞的妈妈说:“戚老师,谢谢您!我的孩子多亏遇到了您。是您你给了我和孩子希望。”现在,胡飞学习进步了,说起话来也显得自信了。
四、采取“一对一”帮扶教育方法
很多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优生特别优秀,学困生学习能力偏低,成绩差。为了让学困生进步,也为了提高优生的能力,我采取了优生、学困生一对一帮扶的办法,具体做法是:
        1.利用每天午饭后的课前课时间,优生对学困生进行10~20分钟的针对性辅导,并把取得的成效汇报给我,我再做相应的检查。
2.每天放学后,优生给帮扶的学困生布置适量和难易适度的作业。当晚,学生通过班级微信群把完成的作业展示给我,我第一时间进行检查并做相应的评价。第二天早上,学困生会把完成的作业交给帮助他的优生。优生针对学困生的作业情况指导评价。优生会给予合适的鼓励性评价:进步、好、100分等。所以,当学困生的作业交到我手里时,已经是他们的最佳作品了。我也会再次面向全体学生把交上来的作业一一评价(多为鼓励性的语言),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学期末大总结。每次总结,我都拿出他们以前的作业和他们当下的作业作比较,让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习过程的三个好习惯
        1.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自己学习,、自由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眼睛来看,用自己手来做的这种精神。”一直以来,我要求学困生们坚持课前预习,并要求他们在读、思、操作等预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做好记录,课堂教学时着重解决,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课堂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习惯
        课堂学习时,学困生们针对预习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同时,我对全体学生提出了“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坐要端正,站要挺直;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吐字清楚,用普通话;书写工整、干净。经过认真坚持,全体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3.课后养成认真书写良好的作业的习惯
大教育家孔子的一句话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那天,我把我的备课本拿到了教室,请全体同学传看,然后我问:“你们想对老师说什么?”同学们争着说:“老师,你的备课真工整;你的图形画的真美;你的备课还画表格了呢……”这时,我问汪嘉庆同学:“你想说什么呢?”他慢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一定向你学习,把作业写工整!”还真见效,从那以后,不但汪嘉庆,全班学生的作业书写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用爱去教育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困生,他们真的很棒。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会因此变得更多姿多彩,我们也更能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伟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2. 金林祥:《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