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增强小学数学趣味性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赵胜利
[导读] 数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摘要:数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然而,许多教师对生活教学存在理解偏差,导致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伪生活”现象,不仅无法实现趣味教学,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此,在本文中,本人将从消除“伪生活”入手,就如何有效实现生活化教学,增强数学趣味性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伪生活化”;趣味性;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引入课堂,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驱使学生运用所学和生活经验,探索数学,轻松掌握所学,获取学习乐趣,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但是,当前一些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出现了“伪生活”问题,严重影响趣味教学的实现。如何消除“伪生活”问题,有效实现生活化教学,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一、小学数学“伪生活化”教学的表现
1.生活素材选择失当
教材是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载体。由于教科书的部分内容在编写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这促使教师不得不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探究数学的兴趣。然而,有些教师在选择生活案例的时候,忽视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所选择的案例超出学生的可理解范围,加重了学生的理解负担,难以使学生获得学习乐趣。还有一些教师从成人的角度选择生活案例,导致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一致,加重了学生的数学理解负担。
2.生活教学实施失当
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一些教师过分强调生活教学,试图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驱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实现趣味教学。然而,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生活情境是虚构的,不真实的,甚至是超出学生的生活实际范围的。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生活情境与自己经历的不一样,从而产生排斥,逃避数学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对策
要想真正地利用生活化教学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解决“伪生活”现象,科学地引入生活化的素材,合力地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轻松获取数学知识,享受数学学习乐趣。


1.科学地引入生活化素材
在对“伪生活”现象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展现的生活材料违反了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和数学发展实际,增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难以使学生在分析材料中获取数学学习乐趣,数学趣味教学也无从谈起。对此,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时候,需要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历,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并将这些生活素材科学地引入课堂,如此才能打好趣味教学的基础,驱动生活教学的有效实施。
以“折线统计图”为例,在组织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本人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直接利用天气气温的变化情况来引导学生探究折线统计图,而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将某学生发烧时候的体温作为生活素材展现给学生们。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经历过发烧,而且,对体温的变化较为熟悉。所以,在分析数据的时候,学生们会不自觉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把握数据特点,自主地为数据赋予实际的意义。在学生们自主地探索了数据之后,我则要求他们用折线统计的方式进行数据展示,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建立对折线统计图的认知,掌握所学,并立足发烧经历感受折线统计的变化,把握折线统计图特点,为今后自主运用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由于新课改提倡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中,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索,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乐趣,进而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情境作为沟通数学与学生生活的桥梁,在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要想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师需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以“圆”为例,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们早已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圆形物品,建立对圆的感性认知。所以,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我选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创设生活情境。具体地,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现了车轮、太阳、呼啦圈、救生圈、手镯等物品,要求学生观察、分析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在已有生活经验的辅助下,学生会给出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答案。据此,我继续问题:什么是圆形呢?圆形有什么特点呢?利用问题驱动学生继续探究,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享受到数学学习乐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展现熟悉的生活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情境,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获得数学学习乐趣,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雅琳.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1.
[2]刘莹.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