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张欣
[导读] 初中教学是连接小学教学和高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
        摘要:初中教学是连接小学教学和高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对个体品格、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数学教学进行优化创新是教学改革必然选择。本文聚焦数学课堂,针对有效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构建有效课堂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课堂上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或者知识讲解中,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做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初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牢牢遵守新课标的要求,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发展,以下是给初中教师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学习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发扬自主思考能力,对新的知识保持饱满的兴趣,和征服知识的欲望。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需求去展开。教师要组织好课堂内容,把握好课堂整体节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例如《平行线及其判定》这一课,需要学生掌握平行线判定的公理,运用数学语言表示评先判定公里及其推论,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教学过程中,笔者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其主动对平行线进行讨论。这一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支持三角板绘制一条直线b,使其与直线a平行,并提问:“请观察平行线中的∠1和∠2,它们是什么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如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并发现直尺三角板在移动过程中同位角的大小不变。为证明自己的这一结论,学生通过同位角相等画出直线c,得到另一条平行线。探究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能够感受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人,并且能够在探究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自信,促使自己更加认真的探究数学问题。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


        二、强化数学实践教学,增强学习趣味性
        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鼓励他们勇于挑战全新的知识与未知的困难,自信心强的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乘风破浪,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也会展示出更加强大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对自己的肯定。例如在“实验与探究——丰富多彩的正方形”中,笔者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的方式深入探索正方形。活动中,笔者设计动手操作任务,要求学生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而后通过切割的方式将其拼接成一个新的大正方形。这样的环节设置能够有效增加探索的趣味性,维持学生探索热情。此外,实践教学必须设置成果展示环节,如学生拼接完正方形后,笔者通过投影展示各个小组的拼接出的图形,并邀请小组代表上台讲解拼接方法。同时,还应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强化小组之间的交流,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的认知。由此可见,实践活动的组织,不仅有利于培养个体实践探究能力,还有其余强化知识记忆,对培养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打造信息化课堂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信息化教学设备设备,打造信息化课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方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微课的导入、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音频视频的合理运用,都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掌握的技能。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上,笔者通过动态化的图形对比两个三角形中的各个要素,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全等三角形判定需要具备的条件。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让教师授课效率更高,能够把抽象的知识点,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借助微课进行,在没有家长、教师的辅导时,学生通过视频课程能够更加方便地独立自主学习,完成课前预习。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这一课时,笔者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进行预习,提前了解相关概念和重难点知识,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域教师进行互动,降低课堂听讲的难度。同样的道理,在课后复习、查漏补缺的时候,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学习,找到自己的知识薄弱点,选择针对该知识点的视频详解课程。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数学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方向,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做到“打铁还得自身硬”。除去外在的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拥有一颗负责任的心,把学生的发展成长与自己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争做一流的教师,为学生和知识之间架起桥梁。
参考文献:
[1]颜玉兰.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与运用思考[J]. 新课程(中), 2018(5).
[2]李世良.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考试周刊, 2017(11):108-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