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视角下小学数学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何艳
[导读] 赏识教育是通过观察小学生的闪光点来组织激励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理念
        摘要:赏识教育是通过观察小学生的闪光点来组织激励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理念,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坚定信念,是随着教育心理学的深入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便于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赏识教育活动,切实关注学生的智能优势、学科思维、学习能力、品德发展情况,不断优化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本文将从赏识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赏识学生的能动探究行为、赏识学生的突出品格优势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丰富的赏识教育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赏识教育、心理素质、优化策略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围绕小学生的数学应试能力为中心的,教师为此组织了丰富的知识讲解活动,通过单向“灌输”在短期内让小学生接收到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希望小学生可以及时展开数学分析,使其做好准备去应对应试任务。然而,现代教育从长远角度出发,十分关注小学生的自主发展,从学习能力、学科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学科要求,应该综合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其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关系着他们的智力发育水平,要想不断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就必须要唤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需要丰富的赏识活动来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赏识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
        数学学科能力是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等,反映的是小学生从数学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思维能力,也是促使小学生真正通过数学学习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赏识小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由此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小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就如在“混合运算”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学习算式内包括括号的两步、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由此发展小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其进一步积累丰富的数学计算经验。在本节课上,笔者设计了一些应用题,需要小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混合算式,在特定题目中加入小括号,由此调整计算顺序。在本节课上,本班有相当一部分数学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准确列出了混合计算算式,有效删减了应用题目中的无效信息,表现出了良好的审题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对此,笔者就及时赏识了小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切实肯定了小学生利用本课知识去解决相应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小学生及时受到了鼓舞与激励。由此,小学生便会继续分析数学问题,切实分享了个人认知经验,归纳了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以此类推,归纳了混合计算法则。对此,笔者也及时肯定了小学生的有效思维结果,表扬了小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归纳等思维优势,希望小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如此,则可有效端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心理。
        二、赏识学生的能动探究行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探究教学已经逐步成为数学教学的主旋律,是促使小学生在数学课上数学分析的关键模式,需要小学生全面参与整理并归类资料、分析讨论问题、探寻解题方法等数学探究活动,便于小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赏识与肯定会进一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赏识小学生的能动探究行为,肯定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小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
        就如在“位置与方向(一)”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组织本班学生学习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及其辨认方法,切实发展了小学生的方位感,让小学生积极展开了数学探索。在本节课上,笔者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索辨别方位的有效方法,比如有的小学生提出可以寻找一个参照物作为特定的方位,面对相应的参照物来判断具体方位;有的小学生则表示可以按照影子的位置变动情况来辨认方位,因为太阳是从东到西运动的,我们的影子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有的学生则表示可以使用指南针来辨别方位,因为指南针的指针永远都会指向南方。面对本班小学生的能动探究行为,笔者直接肯定了小学生的探究思路,还让小学生认真展开了数学探索与数学发明,使其自主制作参照物、指南针等等。如此,则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按照数学所学去解决现实问题,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使其归纳丰富的数学探究经验。由此,小学生便可以真正实现学习进步。
        三、赏识学生的突出品格优势
        品格教育是促使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让小学生学会讲文明、懂礼貌,自觉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所提出的各项先进理念,才能让小学生逐步成长为高素质人才。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赏识活动去引导小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意识,使其自觉遵守优良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责任,切实改善小学生的品格认识,使其在赏识激励下懂得自我约束与自我修正。
        就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数学课上组织了口算比赛活动。“多位数乘一位数”是针对整十、整百、整千等数字乘以一个个位数的简便算法所组织的章节内容,可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数感,训练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所以笔者也就由此组织了限时口算比赛,以便帮助小学生及时内化所学知识。在本节课上,本班有少部分学生因为口算速度较慢、数感不好而无法积极参与口算比赛,由此产生了不良情绪。其中,有几个学生看到自己的同伴情绪变得低落之后,主动帮助同伴归纳了整十、整百、整千等数字乘以一个个位数的算法,归纳了乘法结论,帮助同伴顺利突破了认知障碍。对此,笔者就及时表扬了本班学生乐于助人、谦虚好学的优良品质,告诉学生要继续坚持互帮互助,也要学习其他同学身上优良的闪光点,以便切实优化自身的数学思维结构。由此,小学生便会产生积极情感,能够继续认真帮助其他同学。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赏识教育活动是为了改善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让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实现综合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观察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周期学习收益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丰富的赏识活动塑造出自信、乐观、坚强、勇敢、进取的学生形象,让小学生能够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潘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161.
        [2]苏银宝.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例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138+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