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维是主体的行为,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思维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为了获得处置客体的意识,做好消除客体影响的准备工作,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下,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的行为。思维意识是主体意识的具体形式,是思维的本质、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思维行为的领导者和指挥者。思维是主体意识的具体形式,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思维是我们从主体的日常行为中分解出来的,具有自身特殊规定的行为。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培养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条件。才能做到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独立思考,从而得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获取分析解决问题、新知、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注重培养兴趣,引发数学思维
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好地老师,也是学生求学地动机。教师要精心上好每节数学课,激励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和动机,使学生乐学、想学,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动脑,激励学生发散数学思维。这些都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阐明兴趣与思维的重要性,这样把兴趣与思维分开来看。真要是把兴趣和思和这两个联系起来,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不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想方设法做好,只要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干事情就变成简单的了,正所谓笨鸟先飞。反之假如一些人对某些事情就没有什么兴趣,做事情就失去动机,失去了兴趣,就算天赋多高,也很难把事情做好。伴着教育教学改变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兴趣,是每一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特别关心的话题。教师多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认真地进行教育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主要的因素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应该抓住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对教育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助推作用。学生兴趣的培养就应该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兴趣能激活大脑细胞,有利于探究新事物和事物的新细胞,并进行努力的探究创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和最佳营养。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内容反向也就更明确。思维活动是最主动有效的,它能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基础,提高思维能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适当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所以能取得更好地学习效果。应该让学生善于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就应该重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学习地训练,在教案讲课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由浅到深、观察分析的认识能力。在上课讲解例题时,应该和学生共同探索,应该让学生学会提前预习的好习惯,学会如何分析。
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讲授教学中,加强对法则、定义等的教学,这同样也是对学生更加初步的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但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笼统,小学生年龄小,日常生活经验不足等原因,小学生学习笼统的知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而产生更高的飞跃,感知认识应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具体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源泉。在每天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应注意由抽象到具体,逐步增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圆的认识》时,开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圆形物体举例,让学生认识圆和其余平面图形的一样地方,但画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想法画法。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生生动手动脑,很快多数学生知道还学会用圆规及借助圆形物体(如水瓶盖、圆橡皮、硬币等)画圆的方法。这时候快速表扬学生,主动动手参与加、积极探索,再询问:“如果要建一个圆形大花坛,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这样又进一步鼓励了学生,学生你追我赶地投入思考动手实践过程中。
多种多样形式的鼓励、评价、激励思维也很重要。
三、注重思维习惯、思维品质
1、求异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始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探究创新认识活动转变成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热情。大家思维能力不好,大家的创新能力必然差。所以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一定加强思维训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经常进行一题多解、要针对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用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连续探索解题的近路,让思维的宽阔性得到连续不断发展。不仅既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知识,还强化了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启发。但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它是一项长久任务。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上,都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怎么样思考比教会他如何做题更重要。
2、立体思维
多解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例如,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195.2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3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95.2÷4×3+195.2=341.6(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95.2÷4×(4+3)=341.65(千米)。
四、注重数学思维教案
数学思维地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于是数学教案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地口算、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让学生掌握数学定义、原理地本质,提高所掌握地数学知识地抽象程度。因此所掌握地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地范围就越广泛,检索地速度也就越快。其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地不同,而且还有运算习性以及思维概括能力地不同。因而数学教案设计中,应该时时刻刻向学生提出运算速度方面地要求,让学生掌握速算地秘诀。为了培养学生地思维发散性、灵活性,应该增强数学教案地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地广泛联想空间,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更多角度进行考虑,并快速地建立起自己地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发散性思维品质地培养,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培养成独立思考地习惯。新课标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地创新性思维开辟了广阔地空间。批判性思维品质地培育,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启发自己和学生检查地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和剖析自己地过程;学习过程中应用了哪些基本地技能、思考方法和技巧;学习中犯过哪些错误,走过哪些弯路。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将是我们数学教师长久的有意识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长时间的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定是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目标。让教师给学生宽广的天地,给学生一个挥洒自如的空间,让学生好学、乐学,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主动探究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J].厉慧英.课程教育研究.2018(08)
[2]“互联网+”背景下的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曹青燕.考试周刊.20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