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桂丽丽
[导读] 本文总结了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用的策略:一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摘要:本文总结了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用的策略:一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二是信息技术提供视听资源,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三是发挥信息技术比较优势,提高美术活动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美术活动;策略
        信息化教学以来,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艺术领域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机整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调动幼儿多个感官参与美术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教师的备课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还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帮助教师解决了美术活动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对此将进行详细探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在幼儿园组织的美术活动中,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而在他们自主探究中实现对美术创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如在主题为“我喜欢‘爸爸’”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促进他们创新,就在活动开展之前使用多媒体为孩子们展示多幅卡通“爸爸”的彩色人物图片,有的爸爸下巴上长着胡茬,有的爸爸戴着眼镜,有的爸爸穿着球衣……同时,教师还设计了问题支架,引导幼儿根据图片中展示的不同爸爸形象,展开想象,如“爸爸戴着眼镜准备去上班,他今天还会穿什么样的衣服上班呢?”“爸爸穿上了球衣,他会不会带我们去打球?”,等等。在情境的带领下,孩子们的回答会五花八门。特别是当教师要求大家开始创作时,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拿起彩笔画起了自己的爸爸。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带领下,孩子们畅想自己的爸爸戴上眼镜会带自己去哪儿?如有的孩子画的是爸爸戴上眼镜和太阳帽牵着自己的手去了公园;有的孩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爸爸的头发,并把自己最喜欢的苹果画在了爸爸的大嘴里;等等。
        上述教学实践证明,在美术活动中借助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加上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促使幼儿积极联想,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并促使他们主动地将富有个性的想象体现在画作中。
        二、信息技术提供视听资源,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基本上是一种静态的活动,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来讲,让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欣赏画作,无疑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如果孩子们不乐于静静地欣赏,又怎么能使美术欣赏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欣赏活动。
        如在围绕“蝴蝶”这个主题开展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大屏幕以动态的方式展示作品。孩子们本来就对动物体裁的作品感兴趣,再加上大屏幕上整体与局部特写动态展示作品的方式,使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很多孩子都情不自禁地“哇”起来。

这不就是我们想听到的对“美”的惊呼吗?当孩子们在欣赏活动中瞪大惊奇的双眼、兴奋地晃动着身体大声说“真漂亮”“真有意思”时,我们看到了他们在用自己擅长的、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看到作品时的感受。多媒体提供了丰富的视听资源,让孩子们获得了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再加上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与知觉活动,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审美愉悦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情境,促使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促进审美心境的形成,能够让孩子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瞬间,就可以将看到的、感受到的进行整合,并用他们的“一百种语言”表现出来,从而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思维瞬间活跃起来。
        三、发挥信息技术比较优势,提高美术活动效率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有时为了搜集一些美术活动的素材与资源,要花费教师、家长、幼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在寻找一些素材与资源时,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因为网络上有海量的资源,只要我们输入相关的关键字就可以找到很多素材,经过甄别、筛选、分析与整理就可以快速解决素材等问题,有效提高了美术活动的效率。
        如在“我喜欢‘大红灯笼’”为主题的美术手工活动中,教师要求家长和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制作。很多家长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尤其是不了解灯笼的具体制作步骤。于是教师就可以通过家长微信群等即时聊天工具,通过网络寻找相关资源并推送到微信群。由于网络资源特别丰富,因此家长和孩子可以寻找自己喜欢的样式,自主选择制作简单或复杂的灯笼。
        教师通过网络帮助家长和孩子“备”素材,有效调动了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了美术活动的效率。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幼儿美术教育并非单纯进行美术基础知识与绘画技能的教授,而是要以美术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为孩子们提供具有动态内容的视听资源,调动幼儿欣赏的热情,让他们“动”起,让他们用“一百种语言”来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以此来培养审美能力。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美术活动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管秋霞.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运用探讨[J].成才之路,2018(01):71.
        [2]万明,阚聆.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9):113-114.
        [3]刘晶晶.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7(09):81-82.
        [4]于桂花.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焕发绚丽光彩[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198.
        [5]齐颖.“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0):52-56+58.
        [6]郭京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0):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