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重点,本文立足本园实际、基于儿童视角,遵循儿童心理特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四大体系探索幼儿健全人格课程的构建,以进一步完善优化幼儿园课程体系。
【关键词】 课程;健全人格;游戏
近二十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步。什么是课程体系?怎样的体系才是适合幼儿发展的体系?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此,我一直在思考着、寻找着答案。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也重新思考幼儿园的文化体系,思索着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容置疑,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也就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教育学家认为,健全人格就是人格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健全人格是指幼儿人格结构中具有普遍性和积极适应性的典型人格特质的健康、均衡的发展。那作为幼儿教育者,要通过实施怎样的课程才能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呢?
一、幼儿健全人格课程构建的背景与依据
(一)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我园是一所具有70年历史的幼儿园,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的需要,我园原有的理念体系和课程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局限性。2018年,我园对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作了新的定位,将核心理念界定为“倾心育苗守初心,寓教于乐爱同行”,突出了游戏精神;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由于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改变,如何把这一理念体现到课程体系中去,并通过课程的落实来培养健全人格的幼儿?反思我园原有的课程结构,多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较为随意的增设的,这种课程的构建往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宏观性,从而造成课程的理论依据深度不够,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多而散,课程实施带有盲目性,课程评价不完善等,没有形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因而进一步完善课程构建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幼儿发展需要
1924年,朱自清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提出“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当代教育家罗晓明提出“人格本位”教育就是一种追求健全人格的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特别强调儿童早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2018年5月29日,首都师范大学李文道副教授和夏婧副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幼儿教育的核心:健全人格培养》一文,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幼儿教育的核心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一定要抓住人格培养这个教育核心,一定要抓住幼儿阶段这个人格培养关键期。综上所述,人格教育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健全人格的培养既是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儿童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道德冲突、价值困惑和认知偏差等,造成他们性格孤僻、自控能力差、不会与人合作、抗挫折能力低、任性缺乏自制力等问题。调查显示,我国4-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3.9%,社会适应问题检出率高达23.46%,这些不好的人格偏向,必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而幼儿阶段正是个体自尊心、好奇心、自信心等重要人格特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开展健全人格的教育,既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人才的需要。
二、幼儿健全人格课程构建思路
(一)探索幼儿健全人格课程目标体系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方向,健全人格课程目标的构建,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时代发展需要、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等为依据。其中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方面,参考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教授历时31年的人格教育理论,她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人格结构是由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5个维度,15个特质(聪慧性、自主进取、探索创新、文艺兴趣、认真尽责、攻击反抗、坚持自制、诚实知耻、同情利他、合群守礼、情绪稳定性、情绪敏感性、精力充沛、善交际、乐观开朗)构成的。
杨丽珠教授这一研究结果得到了广泛的影响,也为我园构建健全人格课程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心理学依据,经过初步研究,我们在杨教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我园幼儿健全人格课程总目标、具体目标。
1.幼儿健全人格课程总目标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通过幼儿园“人格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身体以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自主、自律、自信、慧学习、慧交往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儿童。
2.幼儿健全人格课程具体目标
自主:通过课程实施,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体验自身的内在力量,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事,不依赖,并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挑战的积极向上的人。
自律:通过课程实施,在学习活动、自主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成为认真尽责,富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人。
自信:通过课程实施,让幼儿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认同自己,养成快乐、阳光、自信的人。
慧学习:通过课程实施,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慧交往:通过课程实施,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幼儿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适应群体生活。
(二)探索幼儿健全人格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我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杨丽珠教授人格理论为依据,紧扣“培养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这一目标,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立足于幼儿,以幼儿为本,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即主题课程、生活课程、特色课程、家园共育课程四部分。
(三)探索幼儿健全人格课程组织与实施
课程组织实施就是把课程内容付诸于实践,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实施的形式和手段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预期效果。在实施途径上我们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借鉴了建构主义、加德纳多元智能、瑞吉欧等教育理念。关注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以活动为载体,以环境为依托,以游戏为手段,通过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深入观察、主动探究、自主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组织实施体系见图一:
图一:幼儿健全人格课程组织实施体系
.png)
(四)探索幼儿健全人格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构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审视课程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课程构建问中出现的问题,为课程构建随时提供有效的信息,以此达到课程构建的最佳效果。在评价体系上我们借鉴了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学说的评价观,进行多元化评价:儿童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从不同角度去关注幼儿建构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幼儿人格品质的发展,然后从幼儿的发展中去调整课程实施情况。?
【参考文献】
[1] 蔡菡.“课程游戏化项目”背景下江苏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效果与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2018(12):39-51.
[2] 李文道,夏婧.幼儿教育的核心:健全人格培养[J].光明日报2018.05.29
[3] 金芳.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J].?中国知网201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