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导学案能以认知心理教学理论、需要动机理论等,教学理论为支持进行课堂互动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导学案使学生学习数学时运用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一种方式,“以学定教,学案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呈现,提高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互动教学、导学案、有效、以学定教
正文:数学课堂互动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的教与学活动。导学案让学生提前与文本课程有目的互动预习,课堂中再与教师、同伴进行互动,让“以学定教,学案合作”学习方式弹性的预设有效体现。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学生具有自学潜能,这种自学潜能在初中阶段开始比较明显地显露出来。数学教学过程发展到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学习相对独立性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由依赖老师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由老师要求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关键转折期。抓住了这一关键期,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转变,导学案是这个学习形式转变的一个媒体,因此我们的课堂互动教学让学生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然后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教学。当然,让学生超前学习绝不是放任自流,而需要教师对学生运用的导学案进行切实有效的设计。那么设计有效的导学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学案合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体现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体现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我们依据学生互动学习的需求,设计和组织课堂互动教学。导学案的设计以“问题导学,过程学习”为主导。让“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使教学中“知识与技能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互动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完成第二次互动学习。这种设计让学生互动
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好、效果优的特点。
三、导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导学案不光是课程标准中规定学习的教材内容,还是学生互动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例如一份导学案设计方式: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 难点:(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三、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1.课前延伸:(1)基础知识 (2)自主学习记录卡
1.自学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难之处?
2.你有哪些问题要提交小组讨论?
2.课内探究
(1)课堂探究:(问题探究,自主学习)(2)课堂探究: 例1,例2
(3)课堂巩固提升:(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3.课后提升: (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互动学习)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
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导学案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可行的导学案。二是教材观:吃透教材,立足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材施教;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理解与应用,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探索的问题。以上的几点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1. 导学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让课堂互动教学有根源
哲学家黄克剑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一转,转出了学生的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心,也转出了先前可能处在压抑或非觉醒状态的那种自决、自断的智慧。”能动性的表现形式有: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律学习、主动学习一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没有老师教,我们也能自己看懂数学课本,并能独立完成课本练习。我们越来越感到自己并不笨,我们都想学好数学,老师老不相信我们,总是填压,生怕不这样,我们就不会去学。导学案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静和谐的场面形成,不会出现学生盲目、无目的互动,提高互动的有效性,让互动教学扎根于数学课堂教学。
2.导学案的作用培养学生超前性学习,有效改变课堂互动教学的方式
皮亚杰认为,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头脑里原有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才能被学生所真正认识和掌握。导学案学习的超前性也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从而建立起“以学定教,学案合作”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对后面数学内容的学习,采用小组帮扶的形式互帮互学,不光是在课堂上互帮互学课后也要求学生互助学习,这种超前学习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即学生利用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内化新知识的活动,减少学生课堂上对数学知识学不透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导学案预习的情况改变互动教学方式,采用师生互动为主还是生生互动为主的方式,让互动教学有效的落到实处。
3. 导学案的作用培养学生异步性,保证课堂互动教学的多样化
导学案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使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导学案让部分学生脱颖而出,也使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有机会得到教师较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出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体现互动教学的多样化。导学案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差异扩大了,适合性教育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学生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学生的差异并不是坏事。让每位学生争取当一名“小老师”,让这些“小老师”教自己的“学生”,使课堂互动教学多样化。
导学案能有效的促进师生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领会学习方法,体验探索的快乐;导学案能让优秀学生带动学困生一起探索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超前性、异步性使学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导学案能明确引导教师、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当中
,并高效的进行数学教学、学习;导学案能促进课堂互动教学,让互动教学方式多样化,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1〗徐龙. 探讨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20):91.
〖2〗莫莉. 论导学案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 中学教学参考, 2016(5):18-18.
〖3〗曾繁华. 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 南北桥, 2017(23):58.
〖4〗代在骥. 论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J]. 新课程(中学), 2016(5).
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