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也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这些改变为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师要变压力为动力,全面的研究新课改的改革方向,并积极的以新课改为依托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本文将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教学理念有待改进、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得不到凸显、教学评价单一固化等等,制约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还需要语文教师积极的发现教学漏洞,不断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从而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鉴于此,本文笔者就从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直观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朗读衔接阅读,加强语句品味三个方面出发,浅谈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以期和各位教师共同学习与借鉴。
一、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导入环节设计得是否成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之初,教师一定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摆在首位,并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和需要实施趣味导入,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上课之初便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
例如,在教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课文时,笔者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似虎不是虎,速度快过虎,身披花点衣,羚羊填饱肚。打一南非动物。待学生猜出谜底是猎豹后,笔者顺势引出了课题:我们大家都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有名的运动健将,它奔跑的瞬间时速可以达到一百千米每小时。猎豹厉害吧?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呢!它们是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如此,通过以猜谜的方式引入新课,不仅点燃了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急于学习新知的迫切愿望,这便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直观情境,调动学生情感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内容为主,仅凭教师的枯燥讲解非但不能令学生深入感知其内在情韵,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此时,若能将现代教育手段有效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将文本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全面感知文本意境,从而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受能力。
例如,在教学《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时,笔者先是富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并配以了和缓的背景音乐和实际风光图,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意境。之后,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美的过程中,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笔者借助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将文本中所描绘的四季美景进行了直观呈现,并指导学生图文对照,读文赏析,以使学生因景入情,以情观景,使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与景相融。如此,通过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直观情境,不仅给了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而且还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了共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朗读衔接阅读,加强语句品味
教师与学生的朗读衔接起来,有助于学生将声音的震动传递给心灵,进而激发对文章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促使学生品味文章语句的美,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使学生获得文章的语句美学原理,为学生铺开可以感知天地的画卷。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让文字在学生的唇齿间留下痕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情感,让学生获得声音上的美感教育,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课文朗读。学生通过有声朗读,对桂花的香、桂花的美进行了揣摩,在朗读声中仿佛置身在了作者的家乡,仿佛徜徉在了桂花的花海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朗诵小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为了展示自己小组的风采,分析了作者对童年、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念出了作者对童年的情感,对家乡的情感,感受到了课文的语句美。这样,笔者通过与学生朗读衔接起来,让声音来冲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了享受,帮助学生发现了《桂花雨》这篇课文的美,理解了《桂花雨》这篇课文的情。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语文教师要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的学习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不断的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树立正确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有效组织多元评价,进一步的把握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施教的规律,助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艳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38-139.
[2]曹云霞.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华夏教师,2019(2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