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对育人模式的转变,社会对于高中数学的要求不断提升,基本改变了过去传统分数至上的落后观念,更着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开展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主动性,是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字: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多维研究
当前,高中数学课堂学生基础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相差较大,同时由于高中数学理论性与严谨性更强,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而学生本人的学习模式陈旧,造成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无法充分理解,有针对地进行课后延伸性服务,有助于促进高中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形成。然而,想有效开展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活动仍然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及有关概念界定
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是属于高中数学教育的延伸,是为了解决高中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效果低下,数学素养缺乏等问题而衍生的活动,利用学校、家庭、网络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数学作业安排与辅导、拓展训练、数学兴趣活动、数学竞赛、数学实践等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活动。 课后延伸性服务活动,其实是弥补学生课堂知识的不足以及健全学生数学知识体系而创造具备学科特点的一系列符合学校、学生发展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课后延伸性活动,在活动中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体会了数学的实践活动,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开展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的必然性
1.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和新高考录取转变了育人的模式,高中数学学习仅仅靠课堂,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就目前来看,多元化的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是适应网络时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适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新高考育人所需的课后延伸性服务,不仅仅需要知识的延伸服务,更是要构建具备时代精神和多元化、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学生发展的综合需要
当前高中数学教育中,将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每位学生成长成材作为教育目标。这同时也是学生综合性发展的自身要求。高生中由于数学学习水平和基础的差异,往往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有所不同。课后延伸性服务,不仅可以帮助高中生进一步巩固高中数学知识和延伸拓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后的延伸性活动,体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真实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通过延伸性活动的多种参与机会,寻找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习活动,增强主动意识和学习的创新性,促进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的若干实践
1.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高中数学课堂延续活动,深化知识的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进行课后及时的引导与补充,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一般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或者设计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景活动或者实践活动探索来巩固课堂的知识。如学习了“解三角形”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设计作业和教师的课后辅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求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引导学生探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射影定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等价性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达到深化和巩固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再结合小组内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分享和探讨。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开设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拓展高中数学的研修。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应用的两个方面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以及提出数学文化贯穿始终。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了解数学概念、方法、构造变化,数学应用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一般高中数学校本课程以初高中衔接,数学史,数学文化,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建模等方面开展,但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学校资源、学生基础、新课程改革需要、新高考需要等因素决定。通过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拓展了高中数学的知识面,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融入到更宽阔的数学体系中,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勇于探索的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3.依托特色数学活动,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习主动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积极参加数学讲师活动,数学命题活动,数学建模活动,数学说题活动,数学教具设计活动、数学手工制作、数学竞赛、数学趣味活动等特色数学活动,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创造性发挥来激发潜能、张扬个性,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强化了意志品质,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营造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文化氛围,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特色数学活动,促进课后服务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相结合。
4.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实践活动,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数学课题,让学生通过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习到探究知识与问题的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5.灵活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平台,形成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服务的新模式
利用智能互联网的教育,以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阅资料,通过交互学习、网上讨论等方式开展合作学习,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互联网的网络课程和辅导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家里随时进行课程学习,提升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课内课外的知识有机融合,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立体几何的展开图和圆锥曲线的动态生成图,学生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后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们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课后的延伸性学习通过线上的学习,网络学习简便、信息化,让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对自己的学习形成数据,便于交流和评价、分享、互动。
四、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1.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要体现多元化和选择性原则。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增强活动的“弹性”和选择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老师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条件,结合学校的资源,制定延伸性服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学生可以根据的兴趣和发展的方向进行选择,为自己进一步学习形成数学素养而奠定基础。
2.高中数学课后研究性服务需要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特点整合课后服务资源。形成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组成的课后服务资源共同体机制,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整合课后服务资源,要注重课后服务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平衡,注意课后延伸服务的适度。
五、结束语
高中数学课后延伸性服务,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形成起促进作用。高中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发展,通过课后延伸性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权茂强.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甘肃教育,2017(19):74.
[2]韩云桥.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