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雨彤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阮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有历史有文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打开对中阮的兴趣大门,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中阮的音色圆润、富有弹性、优美动听,具有点状滚动,干净利索等特点,在民族乐队中多用于伴奏、重奏和独奏等形式。演奏中阮要有正确的姿势,规范的定弦,丰富的技巧和感情的投入。中阮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形成了高、中、次中、低音四个声部,自成一族。
关键词:中阮;新思路;教学;实践
前言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凸显。这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中阮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阮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一、中阮的历史演变
阮至今有史料记录最早是出现在东汉博玄《琵琶赋》序载中。汉时很多西域乐器传入中原,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乌孙国王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箜篌等乐器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品味、四弦。此种乐器当时被称之为“秦琵琶”也就是目前阮的前身阮也出现在甘肃麦积山石窟和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阮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阮最辉煌的时代应是唐朝。武则天时,古墓中有铜器,身正圆似琵琶,与《竹林七贤图》中的阮咸所弹乐器相似。至今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还珍藏着一张从唐朝传去的紫檀阮咸。足见阮在唐代的影响之重。
二、持琴的方法与角度
1.琴杆与身体的角度大约是45-55度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低于40度(靠近垂直),人体较自然便于用力的手腕摆动就难于琴弦保持最佳发音角度而影响音质,如果高于60度(琴头向下),也会增加琴体控制,左手按弦难度以及拨片角度过小等影响音质。
2.用身体的两个部位控制住琴:左大腿、右小臂。另两个位置辅助支撑:右大腿、右肩下(是靠住,不是用肩压琴)。
3.适合自己椅子的高度很重要,椅子的高度为两脚脚跟触地而左腿膝盖不低于大腿的水平线,或可略高于水平线。初学者脚跟尽量不要离开地面,中级以后在演奏某些乐句时左脚跟偶尔离地无妨。(坐椅子约二分之一处)
三、阮的定弦及音域
1.各种阮的定弦及音域不同,规范统一的定弦是最基本、最普遍、最通用的。阮的定弦为“五四五”形式比较合适,各品种阮均按照此种形式并采用固定音高定弦。以C调为例,中阮定弦为(G、d、g、d),随着音乐创作的不断发展,定弦也随作品的不同而改变。中阮在乐队里已成为弹拨声部的主要乐器,一般作曲家习惯配以伴奏音型,并且多为和弦结构。中阮演奏的和弦结实明亮,在独奏、合奏和伴奏中常用于多声部织体,增加了厚度,丰富了色彩,加强了乐曲表现的广度和深度。三个音以上的和弦结构常用于中阮的演奏利用空弦的两个音再加上两个和弦音构成的和弦弹出来的效果也是很好的。还有中阮的另一种和弦是密集型和弦,有些作曲家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三根弦上写出三个音以上的和弦。或在一拍节奏中写出两个变化的和弦,这在演奏上是较为困难的。
2.阮的演奏技巧
阮的演奏技巧,原来比较简单,随着乐器的改革,如今逐步得到丰富。许多前辈与同仁为阮改革,进行阮曲创作、艺术实践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我国许多音乐学院先后开设阮专业。目前,经过演奏者的继承、实践、移植和创造,右手的指法已有弹、挑、勾、抹、扣、划、轮、分、摇、扫、滚等30多种,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带、滑、推、拉、吟、纹等10多种,显著提高了阮的艺术表现力。
(1)过弦方法
过弦分为顺过弦、逆过弦、隔弦顺过弦、隔弦逆过弦。
方法与在同一弦上的弹挑不同:以右手手腕上端为基点,过弦的方法是把这个基点稍向里转动,使弹挑的摆动角度几乎与琴弦平行。 顺过弦弹后拨片停在需挑的弦外 ,而不是压在下一根弦上。快速的逆过弦难度极高,要点是手腕弹与挑的摆动幅度应尽量小,吃弦尽量浅,使用拨片的尖部触弦。要尽量避免右手掌跳动,手腕转动在视觉上与同弦弹挑差不多为正确。虽然侧上侧下的手腕转动与平行的手腕转动,其角度差别并不大,只需稍作调整即可,但过弦(尤其是逆过弦)与侧上侧下所用力量来源不同 ,过弦时不用大臂的力量,主要是手腕甚至手指的力量,所以需要大量的练习。
(2)揉弦方法
揉弦的目的是改变音高,以达到润饰音乐的效果。弦乐器的按弦手指在上下颤动时改变了弦长,达到了润饰音乐的效果。但对于品位乐器来说,手指上下颤动不能改变弦长,所以不是有效的方法。这种揉弦法虽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但却不能作为常规方法来运用,因为其效果是非常微弱的,使用这种方法,更多的是视觉的效果及演奏者的自我的感受。
(3)轮奏的速度
轮奏的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更不是所有的轮奏都用一种速度。常用的速度在160至180。采用什么速度将取决于乐曲情绪的需要,通常情况下较舒缓的乐句,适合160至170左右,而较明快的乐句适合18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160以下及180以上的速度,比如《山歌》:第一小节起的轮奏速度大约170左右,至第六小节第三拍加速到180以上,再逐渐松下来。
3.适当调整演奏过程,保证学习质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掌握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上有困难,但有些学生能很快地演奏出高水平的音乐旋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并考虑到音乐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当然,对于弹拨音乐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在中阮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合理选择音乐作品,选择难度较低的曲目,多进行演奏技能的训练。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训练方法后,教师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情感升华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弹拨音乐演奏水平。
4.积极参加演出活动,丰富经验
教学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通过学生的实践,找出不足,加以弥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但在中阮的教学中,除了优秀的学生可以作为代表参加音乐活动外,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参加音乐活动,无法积累民族弹拨乐表演经验,他们也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甚至很多学生都会有害怕当众表演的不良心理。有鉴于此,教师应在课余时间为学生组织一些表演活动。他们可以与其他学校和培训机构合作,组织演出活动,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升华艺术,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不断提高学生中阮的演奏水平。
四、结论
中阮,这件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弹拨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而他的继续传承与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的齐心协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这件古老的乐器更加丰富和完美,更加发扬光大,为我国的民族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傅雷·傅雷谈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3]薛洪涛.谈中阮演奏中的技巧运用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5,
[4]浅谈中阮的演奏与发展[J],李岳
作者简介: 邹雨彤(1993.09),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职务:琵琶、阮、柳琴专任教师/职称:讲师,学历:本科,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