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梅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广东省 河源市 517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法繁荣发展及地区城市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幼儿教育方面愈发重视。学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关乎其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素养,更加直接的影响到社会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因其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学习成果所提出的标准要求失衡,导致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现象,幼儿年龄与其所接收到的知识范围并不符合,将极大的影响幼儿儿童身心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完善性与健康性,违背了学前教育的教学本质,既限制了幼儿园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小学化策略
引言:
现阶段,随着社会人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水平的提升,幼儿学前教育愈发受到独生子女家庭的重视,因其性格、家庭环境等因素使得家长格外重视幼儿在学前受到的教育的有效成果,不愿意让孩子落居后位,学前教育机构也开始配合家长这一错误教学观念,过早地教给幼儿处于小学阶段的知识,减少其游戏、玩耍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的童年成长乐趣,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幼儿的健全身心发展与快乐成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所带来的表现
(一)课堂教学取代游戏活动
在当前教育方式上,学前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逐渐被更多较为复杂的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所填充,忽视学前教育应有的基本日常游戏活动时间。游戏作为幼儿的主体活动不应作为教学内容的辅助工作,学前教育应以日常游戏活动为主开展适当的趣味性、灵巧性游戏教学模式,以灵活的班级、小组或个人活动等方式有效开展幼儿学前游戏教学。现阶段,大多学前教育机构为了追求更好的幼儿学习效率与成果,采取超前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且较为单一,毫无趣味性可言,不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难度
因幼儿年纪相对而言较小,缺乏一定的事物认知能力,且思维能力较差,无法具备完善理解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的有效前提条件。牧犬普遍存在的学前教育机构其“小学化”现象,更有甚者直接将小学课本教材作为学前教育教学课本,要求幼儿过早的掌握其小学教学理论知识内容,严重违反了有关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导致幼儿行为常识和心理健康得不到健康有效的进一步发展,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幼儿教学管理制度超载
学前教育管理上为图得便利,对幼儿采取超前的小学管理的严格制度,以集体教学为主,规定统一的作息时间与安排统一且相对而言大量的教学内容,极大的占据了幼儿在此阶段应有的充足游戏时间与闲暇休息时间,导致超出其幼儿学习承受能力范围,对其尚未定型思维状态造成较大打击。
(四)过量学前教育课程负荷
学前教育机构为吸引客流量学员以达到足够的业绩要求,常常开设除基本学科外额外的学前特色教育班级,使幼儿除了学习应学的生活常识外,还要超负荷承担外语、美术、舞蹈、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长此以往,使幼儿自身所受重担过量,影响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健康成长。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成因分析
(一)家长过于急切且较为功利化的心态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提升,我国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压力愈演愈烈,家长开始尤其注重幼儿的学前教育方面,处于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良急躁心态,对幼儿学习成果期待值过高,以至于学前教育机构开始配合家长需求,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进行“小学化”模式教学,强迫幼儿学习小学相关的文化理论知识,不仅达不到家长预期中的理想目的,还会导致幼儿对学习兴趣的大大减少,影响幼儿未来学习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
(二)学前教育行业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当前教育观念的固化
近年来,我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市场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由个人或合伙创办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大肆招收幼儿学生。这类幼儿园大多数没有充足的财力资源支撑,教学设备不全,教学条件较差,也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准与综合素质能力,在进行教学过程时为迎合幼儿家长过高的期待值加入过多的小学课程,提高幼儿进入优质小学的概率。
国人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以孩子的成绩为重,学习成绩优异才可拥有优质的未来发展前景,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学生逐渐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但虽如此,传统的教育观念仍深深驻扎在众多家长与教师的内心。多种应试教育体系所造成的成绩划分又逐步加深其对传统观念的固化,为了让孩子拥有优异成绩,抓紧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直接导致学前教育开始提前印上小学课程的影子。
(三)不合理的学前教育评价标准体系
现阶段,学前教育机构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收入与教学口碑,其教学课程只注重幼儿掌握的知识和最终考试成绩结果,为满足应试需求,在应让幼儿健康成长的时期催促其读书、学习,注重课本教材最中知识的一味灌输,以适应小学教育的要求,极大的忽视了幼儿本身应具有的兴趣爱好,使得幼儿学习任务繁重。
诸多小学机构也开始通过成绩筛选学生,注重优秀生源,虽然这一现象是被教育部门明令禁止的。应试教育理念使得许多家长与教师开始强迫幼儿过度学习,被动灌输小学知识,令学前教育机构成为了进入优质小学的预备班,加重幼儿的成长压力,极容易造成对学习的抗拒与抵触心理,不利于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
三、学前教育如何“去小学化”的策略
(一)了解合理学前教育的目标
学前教育最终达成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形成对周围环境以及未来社会的简单认知。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目的宣传,通过公益广告、广播电视、专家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对社会人民群众进行知识普及,使其形成对学前教育目标的正确认知。
家长对教育理念的传统心态也是导致“小学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学前教育机构也可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长们互相交流沟通,帮助家长反思自身过于功利化的错误教学观念,普及不良教学习惯对幼儿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正确目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体会,从而有效的消除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错误观念。
(二)树立正确学前教育的理念
学前教育“小学化”模式不利于幼儿未来综合素质发展,让其健康成长、学会自主认知才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教育机构应有效制定合理的、完善的、符合幼儿实际身心发育的科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端正过去过于利益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其正确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
(三)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加强规范管理体系
现阶段,学前教育机构资源配置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幼儿教育资源的重视与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标准,纠正“小学化”倾向问题,明确幼儿阶段应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同时取消各地区小学入学应试教育制度,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从根本上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错误倾向,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化良好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一问题形成原因是多角度的,为此,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学前教育机构、家长与教师们协力合作,落实幼儿的正确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使其得到应有的基础行为习惯培养与自主生活认知,培养幼儿正确的兴趣爱好与生活常识,从而使其实现全面发展,有效改善学前教育机构的“小学化”现状。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黑河教育,2017(10).
[2]周君.刍议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去小学化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