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1天长市文化艺术中心 2天长市图书馆 安徽 天长 239300
摘要:在万物互联时代,传统图书馆功能已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过去图书馆80%的功能是图书借阅,现在不到30%,而当前公共图书馆须拓展服务内容,将70%的精力在于非传统的读者活动上。公共图书馆都在尝试打造城市“第三空间”,不断叠加休闲、娱乐、培训等文旅融合相关服务。
关键词 :特色阅读空间;文旅融合
引言;本文以安徽天长城市特色阅读空间为案例,解析如何利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推进城市特色阅读点建设,利用特色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为载体,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一、打造文旅融合特色阅读空间的地域特点;
1、天长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地域特色。
天长市地处安徽省的最东部 ,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城市,是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产业转移前沿地带,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濒江临淮,三面与江苏接壤,与六朝古都南京相距75公里,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相距40多公里。
2、天长市文旅融合的特色阅读空间概况
天长市2015年已完成全市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总分馆阅读体系建设,目前天长市图书馆依托馆藏文献资源与服务优势,与本地文化旅游机构融合发展,建设打造了茉莉书舫、瘦梅书院、城市书房、兰芬书屋、新城书吧、民国藏书楼。连同在建的少儿图书馆,形成以总馆为中心,16个乡镇分馆,实现城乡通借通还,市区5公里阅读圈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书香天长建设的一张“优雅名片”,在学习型城市第三空间建设上,成为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软实力。
二、因地制宜,打造满足人们多元精神需求的特色第三空间;
1、依据周边环境,打造不同建筑风格的特色阅读空间:
阅读空间的建筑特色会直观展现其文化魅力,因此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与美感是开展文化旅游的始发点[1]。天长市图书馆充分整合文旅资源,首先从配合整体环境在建筑风格上打造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年龄的读者需求。依据阅读空间的建筑特色,分别以“舫、院、房、楼、阁、屋、吧”命名,直观体现不同阅读空间的建筑特色。同时用体现地域历史文化名人和本地特色植物名称“茉莉、瘦梅、兰芬”来预示优雅的书香气,用“城市、民国”划分图书馆的时代感。特色图书馆风格别具,处处透着天长特色地域文化和厚重人文情怀。
2、弘扬地域传统文化,打造不同文化主题的特色阅读空间。
天长唐代建制,文化底蕴深厚。二十四孝之一北宋朱寿昌弃官寻母故事在天长;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状元戴兰芬、作家宣鼎、现代伦理学家周原冰等文化名人均出自天长;《好一朵茉莉花》采集于天长的《鲜花调》。天长在城市阅读空间建设中,采用多形式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体现地域传统文化的特色阅读空间:
(1)展示百年书香,收藏地方百年文脉的“民国藏书楼”
天长市老图书馆楼建于1921年,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的青砖小楼,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展现天长的百年文脉,将该空间作为收藏展示天长本地人文典籍的“民国藏书楼”。是保存、展示本地文献资源、交流研讨天长文化现象的特色阅读交流空间。用本地特色馆藏唤醒对天长人文历史的记忆,承继书香天长的历史文脉,见证城市文化的百年兴衰。
(2)解析《好一朵茉莉花》歌乡文化,建设“茉莉书舫”24H智能化阅读空间:
“茉莉书舫24H自助图书馆”位于市区滨河公园河畔,是建在水面上仿古船舫,寓意“书香之舟”,也被称为“水上书吧”,是一座难求的网红打卡地。夜晚,纵横交错的阅读灯光又勾勒出美轮美奂的阅读场景。2020年被评为安徽省“十佳夜读空间”。该空间设计将阅读融入河畔风光,体现茉莉歌乡的诗情画意阅读氛围。
(3)展现地方人文特色,打造国学典藏特色的古朴“瘦梅书院”:
“瘦梅书院”位于老城北侧。命名源于本地清代戏剧学家、小说家宣鼎,号瘦梅。
瘦梅书院是传统仿古院落,古朴优美,亭台楼阁、小轩画廊处处皆是,书院四边有各式梅花,展现了“几丛梅影横窗瘦、万卷书香拂槛来”书香氛围。书院以国学经典书籍为特色馆藏,并围绕馆藏国学资源,开展特色国学阅读以及经典阅读推广活动。
(4)传承状元文化,营造学子第二课堂的“兰芬书屋”:
“兰芬书屋”位于东市区公园内,命名源于天长市清代状元戴兰芬,内设戴兰芬生平展,弘扬状元事迹,激励本地学子勤学奋进。阅读空间设计通透,具备组合的自学阅读空间,光源充裕,交互公园内的小桥流水,近处摇曳的四季鲜花,为本地学校外实践基地,常年开展第二课堂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了动静结合、劳逸结合特色阅读体验。
(5)依托社区空间,建成文化交流会客厅“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位于市中心社区,建筑设计秉承“安静、舒适、便捷、高效”的设计原则,外观以徽派风格,以图书元素设计点缀,象征“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攀登学习精神,该空间定位为社区里的文化交流会客厅”。为社区读者和周边学校,提供特色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提高阅读空间的舒适性以适应社区交流的需求。
(6)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建设服务企业的“新城书吧”:
“城市书房”位于滁州市高新开发区,是为开发区企业提供阅读服务现代化气息浓厚、功能设施齐全、技术装备一流的特色阅读空间。阅读空间为外来投资的企业员工提供咨询、各类纸质和电子资源,还兼具健身、电影都等功能,开展文化娱乐,阅读交流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加强园区人员彼此之间的了解,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新的文化关系,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文关怀和保障。
三、整合文旅资源,开展各具特色的阅读品牌建设;
天长各阅读空间结合空间特色和资源,打造了有影响力阅读推广品牌,有号称市民“百家讲坛” 的公益讲座“千秋大讲堂”、全省十佳服务案例的“小小读书郎”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品牌、针对老年人特殊群体开展的 “阳光快乐老人电脑培训”、被图书馆报评为2020年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的“阅读从朗读开始-有声阅读推广活动”、2021年全国十佳案例“阳光助残”残疾人特殊群体阅读服务案例,还有针对驻地官兵、农民工以及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创建的阅读服务品牌,定期开展培训、交流、阅读指导以及图书流转等阅读推广活动,提升文旅融合特色阅读空间的品牌内涵。
四、创新服务模式,依托社会机构开展特色阅读空间的运营管理服务;
根据《公共图书馆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要求。[2]天长市各阅读空间结合各自特点和不同空间管理与读者阅读需求,采用不同社会化运营方式,大大提升了阅读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效率和效能。
茉莉书舫24小时无人值守,打造成志愿者驿站,招募文化志愿者提供相关运营服务;瘦梅书院采用公共招标引进了集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专业运营团队,打造了多个品牌阅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城市书房采用租金补贴+运营补贴双结合的模式,同本地图书销售商合作,公益阅读空间运营结合商业创新经营模式;兰芬书屋通过公开招标,招募社会运营机构承担运营费用,利用公园空置配套用房的潜在商业价值+房租考核返还模式,摊销社会资本方的投资。实现政府现金零投入的社会化服务合作模式。
五、打造文旅融合特色阅读空间的效用和推广价值;
在现阶段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基层图书馆在完善现有服务形式和内容下,探索 “图书馆+旅游”的文旅融合创新实践[3],尝试公共文化和旅游功能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书香社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符合市民生活需求的特色第三生活空间,小城各个方位的特色阅读空间,织密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点,缩小了服务半径,更使“全民阅读”真正有效“嵌入”了市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实现让书香走进街区、走进公园,走进商圈,成为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升文化自信的文化主阵地,成为城市的文旅发展新亮点。天长市图书馆文旅融合特色阅读空间的建设为我国基层特色公共阅读空间探索实践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储节旺 夏莉.图书馆文旅融合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 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年第5期
[2] 王云萍,梁向波.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部分条款的解读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年
[3]李阳.“图书馆+旅游”融合发展实践与吸引力要素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