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赖林生
[导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也对新时代教育提出了更好地要求,大力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以文化课为知识载体,深度挖掘学科内容的育人职能也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
        赖林生
        惠州市惠东县大岭水唇小学,广东 惠州 516321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也对新时代教育提出了更好地要求,大力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以文化课为知识载体,深度挖掘学科内容的育人职能也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要求相关教育者应当明确自身教育职责,全面革新教学观念,规避学科的工具化、功利化,使其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加油赋能。本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为切入视角,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素养;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策略,从不同角度去解析数学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情感为最终目标,努力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内容的内化吸收,最终转化成一种本能、一种素养。下文笔者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从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剖析
        即便在新时代教学背景下,部分学校仍旧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帮助学生高效应试为主。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强调突出数学课程的工具性,忽视了学生实际技能、实践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导致学生呈现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与“能”的断层。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快速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以及解题方法之上,忽视了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如,当学习完“三角形”相关知识之后,当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在生活中处理一些模型问题时,却很难直接反映出“三角形稳定性”这一概念。虽然习题做了千百道,却很难将其转化成一种内在的能力。
        二是缺乏实践创新能力。虽然课本上有众多实践探究版块,但是,在“题海战术”的空间压缩之下,导致这些具有实践意义、创新意义的内容并不能正常开展,学生的试卷成绩只能单一反应课堂的听课效果,但变相削弱了数学的实践价值,造成了大量的数学营养流失,严重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不难看出,现阶段数学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规律性以及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只有重视其学科特性,以长远的眼光去审视日常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主导,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才能让数学教学与时代并轨,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几点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所谓“数感”是一种抽象化的情感思维,也是固有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意识形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天,妈妈去超市给小明买了一盒巧克力,一共50颗。来到学校之后,他将巧克力分别分给了不同的同学,分出去18颗,随后自己又吃了4颗,这时小明心里就会想:我还剩下28颗,我必须省着吃。其实,小明这种行为意识的由来,本质源于“50-18-4=28”,但是,在没有学过这些混合运算时,并不会在他的脑海中抽象出这些算式。所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实质就是将学生脑海中一些抽象的认知意识,转变成具有实际数学意义的概念,这对于学生更生动形象的认知数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引入“1捆=10根”这一概念,来生动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当初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首先,将一些火柴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先用火柴分别摆出3、5、8、10等数,随后,再让学生摆出20这个数,结果大部分学生摆了一大堆火柴,相当混乱。这时,笔者将自己摆的火柴呈现出来,两捆火柴,每捆十根,学生们恍然大悟。


        通过实物演练的方式,让学生生动感知一捆火柴即是10根火柴的意思,有效培养了学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自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广义上来讲是指对具体事物具体形态的基本认知,如,在大街上看到的各种品牌LOGO,如肯德基(KFC)、宝马车(BMW)还有红绿灯、交通指示牌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一些符号标识。其实,数学学科中也包含丰富多样的符号,除了一些基本常用的“+、-、×、÷”,还有一些特定的几何符号和数学符号等等,引导学生重视这些符号,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这些符号的意义,这对于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数学体系也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对符号(?.?)的认知和理解,笔者就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利用班费到周边的超市购买一些新文具,如铅笔盒、橡皮、铅笔等等;
        2.将这些文具充当“宝藏”藏在指定的学生课桌内,并且制作“藏宝图”(?.?)分发给学生,特别标注藏有“宝藏”的数对符号;
        3.规定十分钟,让学生依次走进“藏宝地”,利用自己的“藏宝图”,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
        以一种游戏娱乐的方式,组织班级上的学生开展符号意识强化训练,学生在玩闹之中,不知不觉也对数对符号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也达到了教学另一境界——寓教于乐。
        (三)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科与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息息相关,笔者在这里所阐述的“数据分析”素养,并不是单纯的要求学生能简单的利用一些基本算式、绘制一些简单的图表来展示各种数据,而是更进一步的思维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各种数据中,自主归纳出一些额外信息,并且能针对现有的数据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
        例如,在教学完《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一课后,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下任务,要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理的分工,自主完成“学生最喜欢运动”的调查问卷。首先,笔者结合学生近期的学习成绩以及课堂表现,将学生按照4-6人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配置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随后,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通过组长组织组员,自主完成数据整理、数据填充、图表绘制以及成果检测等内容,最后,再通过小组交流,总结出学校占比最高运动项目受欢迎的原因以及占比最少运动项目不被青睐的原因。
        通过给学生布置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最终完成整个调查问卷,并且能通过数据的分析、信息采集,自主总结出数据背后所隐藏的信息,这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科学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一名合格的数学教育者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最终目标。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尝试以核心素养的视角去审视当前的数学教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观察角度、思维方式以及习惯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锤炼,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内容的内化吸收,真正转化成一种本能、一种素养,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分析[J]. 孙国柱.  教书育人. 2019(16)
        [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相关分析[J]. 王芳.  教书育人. 2019(07)
        [3] 基于核心素养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 孙亚杰.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