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灵
肇庆鼎湖中学, 广东 肇庆 526070
摘要: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所有学科而言,物理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这个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这门传统学科,教师工作者应该努力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新教育,大胆探索和创新,从而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通过教学法的革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的欲望,从而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创造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创新模式
导言:
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物理的创新教学,文章对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高中物理创新教学提出了几点对策。
1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1 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考这根压力棒下,传统的高考物理教育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高考这个人生重要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填鸭式教育方式被较多的选择,所有的教育内容和类型都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设计的,很多教师在教授了基础知识之后,为学生们开展题海战术而应付考试。在这种类型的教育中,学生只能提高其应试能力,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往往很难得到提升,甚至“高分低能”。这种片面追求高分的教学要求,使得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多样化。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口头的传授,而课后则为其布置大量作业,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但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却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在一个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习兴趣低下,最终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对于难度比其他科目高的物理产生了恐惧心理。
1.2 教学观念落后、硬件不足
在知识如此便利快捷的今天,普通的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高中生对知识的需求了,但某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不想自身提高去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还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有些学校受地区经济影响,基础设施陈旧,学校硬件不足,教具实验仪器等甚至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求。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使得高中生对于更新知识的要求得不到较好的满足。与此同时,这种环境下的教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教学内容枯燥
物理本来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同时大家也公认,物理是一门难懂的学科,其理论性相对其他学科要强,而且要求逻辑思维严密,对数学、文字的理解能力要求也高。学生往往很难将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把握好,对知识点可能会存在模糊、混乱的情况。受到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可能会忽略了一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教师的这种表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物理教育中的恐惧心理和逃避心理,使其学习的趣味性大打折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加艰难。
2 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2.1 倡导探究式教学法
我们通常所说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其实是指围绕某个课题进行探究,物理教师通过一些特殊的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启发,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主设计和独立操作,甚至有能力对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这个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而且还能够使其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这一知识点时,应该以预先设置的探究步骤为基础,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针对“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等探究内容给学生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由讨论与学习互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至于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地转换角色,例如指导者,参与者,学生的朋友等,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足够宽松的空间进行讨论,但教师从旁指导,也不至于在探究过程中过于松散,使其无法发挥教学本身的意义。
2.2 创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生活化的场景可运用于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接受能力来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电磁炉来了解涡流;利用电饭煲来了解温度传感器;利用电热水器和电风扇来说明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利用单车变速器来说明传动装置的特点…这些熟悉生活化的实例,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有效的巩固和深化概念,活用规律,使思维从抽象上升为具体。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 可适当给学生布置实践类的课后作业,来加深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自制简易倾斜传送带来加深摩擦力的理解;仅用一把尺子去测量物体水平抛出的速度来使学生掌握应用平抛运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类似的实践调研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又强化其积极愉悦的体验感悟,久而久之,学生自觉运用物理知识于生活实践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增强。
2.3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它直观性强,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并且信息量具有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还具有交互性,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多媒体实验,还可以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抗容,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2.4积极开展科技小制作,展现创新能力
科技制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探索科技、创造未来的能力,我校每年都开展一次“科技艺术体育节”,鼓励学生根据想象和思考,自己动手,自备原料完成。物理老师负责评分,并为作品颁奖。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把设想变为现实,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5渗透新科技,激发创新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可以介绍一些科技前沿信息及大国重器给学生认识。例如磁悬浮列车、“九章”量子计算机、纳米技术、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国产“大飞机”等。介绍新科技信息及大国重器,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创造活力。
3 结论
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创新物理教学方式是物理教育教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策略,更是提升物理教师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中之重。由此,作为物理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创新”这个关键词,结合教学实况,灵活应用,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朱良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反思[J].大众标准化,2020(12):173-174.
[2]张毅飞.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2):56-57.
[3]万素磊.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227.
[4]李湘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5):48+71.
[5]李克清.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策略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