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李小勤
[导读] 高中数学“导学案”的产生是基于新科标准下的新型教学理念,此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李小勤
        宜城市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导学案”的产生是基于新科标准下的新型教学理念,此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所谓“导学案”,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某节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利用“导学案”的方式去进行学习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述内容可以有侧重点的记忆,有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基于此,本文从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来进行相关探讨,以便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成绩。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策略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学习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并且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数学课程教学能够缓解学生的高考压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以往单一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尝试利用“导学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能体现出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能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数学情境来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并且使得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教师通过在课前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导学案”,即利用幽默的语言或者采用与生活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导入的教学模式。利用具有趣味性的“导学案”能使得学生缓解高考带来的压力,并给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1】
        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导学案”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学案”的开头教师可以利用在网络上搜索的世界经典建筑物的图片包括在本章节前面的图片,由此来引导学生了解几何体的大致概念并明确几何体的研究内容以及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放映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以幻灯片的形式来为学生展示空间几何体的概念,通过“导学案”的形式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出学生几个常见的空间几何体,让学生对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概括出共性的结论,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来对旋转体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印象。教师通过将这些内容以一种生动且具有趣味性的方法标注在“导学案”上,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建立。


        二、“导学案”的设计要具有分层性
        “导学案”设计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对某章节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将知识内容以由简到难的形式来传授给学生。“导学案”的第一部分为某节知识点的基础,而后面的部分则是针对某节知识点进行的拓展内容,并借助此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2】
        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导学案”设计中,教师可以对内容进行分层来进行设计。首先,在“导学案”的初始部分教师可以对平面中之间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讲解,让学生先对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进行学习。在学生对此类知识点掌握得较为牢固后,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求证的方法并结合一些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对其进行巩固。如,平面ABCD外的直线a平行于平面ABCD中的直线b,那么这两条直线共面吗?直线a与平面ABCD相交吗?教师通过在“导学案”上利用课后题来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点,并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分层不但提高了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自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更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导学案”设计的探究性,即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增加一些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小组之间的思考和探究,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此方式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直线与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导学案”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第一步,教师可以在“导学案”的前半部分为对直线的斜率以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等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设计具有探讨性和逻辑性的问题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相互间的讨论。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每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教师利用具有探讨性的问题来引出一些数学的解题思想,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利用此方式设计“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导学案”的合理设计能够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教师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来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利用合理的“导学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祥沛.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策略新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5:6.
[2]姚海波.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6: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