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田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教育局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
引言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正因如此,优化实验教学并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是广大教师需要践行的一项工作任务。根据当前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根据新课标要求、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基本学情、学习特征等对实验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以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所需,促进化学实验的效用最大化。
1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内涵
对于“探究”我们可将其理解为深入探讨及反复研究。在国外颁布的相关教育文件中将探究表述为: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发现问题、收集有关资料与信息资源形成已知结论、设计实验调研方案、基于实验研究评判已知结论、围绕实验数据展开收集、分析并予以说明、预测及解释实验过程、分享交流实验结果。由此可见,实验探究是具备多层面特点的一项学习活动。探究教学法的应用过程就是基于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以上定义,笔者将实验探究式教学理解为:这是一种将实验当作教学载体,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探究隐藏其中的未知现象以及数据,通过研究和处理实验现象或数据,形成实验结论,最终了解实验对象的属性、组成、特征以及与其他实验对象间存在的联系的教学手段。
2初中化学实验的功能
实验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实践探究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强调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十分必要。具体而言,化学实验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是调动学生的思维、行动力,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众所周知,实验教学能将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利用仪器、工具等作为基础,推进化学实验的开展。相对比理论讲解的方式,这种强调“动”的学习方式显然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其学习思维,给予学生关于化学认知的深刻体验。另外,如今很多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借助微课、教学视频等取代化学实验,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会因此大打折扣。第二,是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其科学思想。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存在准备不充分、操作不精准的情况,进而导致最终实验的失败。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背诵实验的原理、现象和结论,导致技能培养的功能性大大降低,这是如今实验教学所需着重改进的一点。通过正确示范操作标准,使学生对实验方法、实验流程、注意事项等有精准的掌握,使其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投入实验学习当中,让实验教学对学生思想品质、学习作风养成方面发挥潜移默化之功效,顺利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3.1利用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怎样判断在水中引入二氧化碳之后有没有新物质产生呢?提问之后有学生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有新物质产生的话,那么水和二氧化碳一定发生了反应,那我们只需要探究两者是否有发生反应即可。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继续询问: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进行验证呢?又有学生提出:通过在加入水和二氧化碳的液体中加入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再将水、二氧化碳分别加入石蕊溶液观察现象,这样就能知道到底有没有发生反应了。带领学生进行了第一步探究之后发现,石蕊溶液使加入水和二氧化碳的液体变红。以此得到了参照数据,然后引导学生对到底是什么使石蕊溶液变红进行了猜想,有的学生认为是水使石蕊溶液变红;有的认为是二氧化碳;还有的认为是反应生成的物质。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分析现象,得出最终结论。该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猜想,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设计并实际操作,这对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利。
3.2优化教学设计,巧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动力
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落实人本理念的工作指导,围绕学生需求来设计并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要想通过实验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必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更新,以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动机为前提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一种有效尝试。化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可以使其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情境,结合教师的引导和学生思维的发散来进行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多元性,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要素,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探究欲。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有一个人带着一条狗走进一个山洞,走着走着,狗突然倒地不起,原来狗已经死了,导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一些学生提出狗死亡是因为缺少氧气,山洞深处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作回应,组织学生展开实验:利用一根蜡烛、一个密封的容器,一盆植物来进行操作。当把蜡烛点燃放入容器中使其处于密闭状态,可以看到蜡烛会渐渐熄灭,如果把植物一并放进其中,蜡烛则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燃烧状态。这时候教师再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理解,结合对前面问题的解释来为学生作整理和补充,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和性质。
3.3应用微型探究实验
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通常很难于一节课就实现完整的探究活动,假如把探究性实验延伸至课下,又会加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探究性实验虽然成为广大教师极力推荐的先进教学方式,但是存在着可供教学参考的现成教案匮乏、教学过程中易引发突发情况,增加教师工作量、所需设备和材料选择性大等问题。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时,还需充分考虑其教学效果、实效性,通过应用微型探究实验的方式,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在凸显教学重点的同时,对实验过程、步骤进行合理简化,全面发挥其效益作用。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注重选取操作简单的实验装置,以此简化实验步骤,节省实验要品,耗费较少实验时间。通过应用微型探究实验,促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既能积极响应新课标所提的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的要求,也顺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环保社会的环境政策,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重要产物,学科核心素养在助推教育改革方面发挥了不同忽视的作用,使得教育教学在目标、内容及形式发生巨变。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需强调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将学科素养融入于实验教学之中,发挥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推进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孟德玉.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4}(02):81-82.
[2]伍新梅.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4}(22):48-49.
[3]唐双秀.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4}(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