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中秋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401420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符合课改的要求,又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无疑是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促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热情,以便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优势互补,以此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环境由于的教学模式和环境的更新迎来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课堂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通过更加活跃自由的课堂活动形式来展开地理课堂的教学活动,通过小组作为一种教学形式的载体来辅助教师的授课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对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可实施性教学策略,为地理课堂的有效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
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而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更是关键。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全面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地分组,每组为4~6人,小组成员可以自主选择职位,或者统一由教师安排。比如,组织者要维持小组学习的秩序、进度,安排好交流等活动的次序;记录员要针对小组学习中的重点知识、讨论内容加以记录;检查员要对小组成员学习的个人情况、整体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每一位组员承担及完成任务的情况;发言人要做好小组学习成果的总结、归纳,并代表小组上台发言。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担任不同角色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进行职位的轮换。通常情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步骤为:组员的自主问题思考、学习→组织者的交流互动安排,小组成员依次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出现分歧意见或学习中的问题,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发言人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并提出组间讨论的问题,以供全班同学讨论、交流或者教师给予点拨,然后得到最终解决。
(二)设置合作学习任务
地理教师可以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手,为学生设计出既具体又严谨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激烈的知识探讨与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动力,并且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最终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效率与地理素养的有效提升。
比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及爱科学的探索精神,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树立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统一的观念。因此,地理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1. 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2. 用实例说明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3. 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5.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
利用这一系列任务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进一步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随时间、空间的变化,理解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促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与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地理学习奠定好基础。
(三)灵活变换合作形式
1. 同桌式学习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时候会使用地图来讲解知识,从地图中探寻某一地理要素。因此,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并非固定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角色,而是要灵活地变换,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最适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在借助地图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前后桌为一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在不同的页面中去探寻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能够分别找到不同的页面进行对照、比较。这既能减少学生的页面翻动,还能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直观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课,就可以让一名学生找到地图中的北方地区,另一名学生翻到地图中的南方地区,以便学生清晰明了地进行南北方的比较,明确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认识到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更利于实现学生的高效地理学习。
2. 并列式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组内成员的互相配合、相互学习,也是组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教师就可以为各个小组合理分配任务,促使每一个小组都负责一项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最后在课堂上统一汇报,以便学生将各个小组内的学习成果汇总,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
比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让各个小组分别负责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部分的内容,针对各自选择的气候类型进行分布、特征、成因等方面的说明,进而对各个小组的知识进行总结,更利于全体学生学习与记忆。
3. 辩论式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运用,要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作用,以此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与实效性,促进学生地理素养与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持续发展。鉴于此,教师就可以采用辩论式的合作学习方式,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抓住其中富有讨论性的知识,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点去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分成持有不同意见的两个小组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帮助学生对相关的地理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最终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地理学习。
比如“中国的人口”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同时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与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可以将“人口的增长问题”作为辩论题目,组织学生展开小组的辩论,促使学生在辩论式合作学习中,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基数大及青少年比重高等。
二、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构建趣味、高效的地理课堂,加强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交流,以便实现优势互补,确保学生共同进步,以此在整体上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地理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规划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及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展开知识的探讨,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并且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使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地理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庾瑞霞.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4(04).
[2]?颜允红.让初中地理课堂充满活力--浅谈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5).
[3]?莫丽珠.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4).
[4]?郁玲洁.基于合作学习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参与度--以《多变的天气》一节为例[J].高考,2017(33).
[5]?叶雨晴.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张莉.在初中地理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