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夫
朝阳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122000
摘要:汉语言文学属于一个专业,学生们长期所学的语文科目,仅仅是其某个单一分支。然而,由于相关内容较为抽象,若教师长期应用早期的教学方法,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为此,教师就可以尝试应用新媒体技术,对方法进行优化,促使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完成学习任务,继而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并对于教学方法优化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汉语言文学;教学措施;优化
引言:对于汉语言专业而言,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丰富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优秀人才。伴随我国自身地位的提升,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也随之上升。因此,教师就要采用全新的方法进行授课,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不断调整,进而促使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
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早期应用的教学方法已经过时,很难被学生所接受。以前教师总是喜欢基于教材本身,通过板书的方式,强行进行知识传递,很少和学生们展开交流。同时汉语言文学内容的实践性相对较差,学生们在学完之后,很难快速消化。此外,由于受到网络信息的冲击,当前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法律一定的改变,尤其是阅读习惯,学生们更喜欢碎片化的方式,在空余的片段时间,认真读一点内容。显然,教师就需要在方法层面予以研究[1]。
(二)网络流行语的冲击
所谓网络流行语,主要指的是在网络中广为流传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内容和时下的流行文化有所联系,因此广受学生们喜欢。尤其是一些十分经典的汉语言文学语句,都惨遭“改编”。尽管这种方法属于对语言内容的全面创新,为传统语句赋予新的特色,并反映当前社会的现实。但是其经常并非遵守传统语言的习惯,语句构造十分特殊,使得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水平下滑。同时,学生当前正处在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若其接触了过多的网络语言,就会导致其渐渐丧失正确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与现实脱离
普遍汉语言文化内容都诞生于历史之中,至今已经有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由于和学生所处的年代距离较远,部分学生很难将自己代入到作者之中,对语言内容展开理解。同时,教师又十分喜欢平铺直叙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导致其学习效果下降[2]。
(四)学生积极性不高
现如今很多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自己未来并不会参与文字编写的相关工作,也不会去当教师,即便自己掌握了大量汉语言方面的知识,必然会没有用武之地。正是这一因素,学生们便不会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只是单纯应付差事。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在课堂中做一些其他科目的作业,将重心放在了其他专业方面。如此一来,即便教师再努力,教学效果同样无法令人满意。
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优化
(一)引导学生的辩证认知
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网络流行语给汉语言文学的实际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学生们每天都要使用网络,以此对相关流行语进行应用,表达个人想法。但是,这些语言的方法缺乏规范性,若学生们未能深入思考,就会对其带来一定程度的误导。为此,教师就要以此为基础,对学生们展开引导,让其辩证认知,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改善,从而可以对网络流行语有着全新的认知。
例如,部分学生总是觉得自己的作业太多,经常会用网络流行语表达个人看法:“我被作业套牢了。”这其中,“套牢”指的是股民在购买了股票后,由于其价格下跌,而很难卖出的情况。
但显然“套牢”用在该句子中非常不合适,混淆了其中的含义,此时教师就要进行引导,让学生们转变个人想法。
又如,在前两年之中,“神马都是浮云”这一句话非常火。在该句子中,将人们常说的“什么”变为了“神马”。显然,这种语言使用方式不符合人们的正常汉字习惯,若学生们长期使用,就会忘记如何正确进行语言表达。对于这些内容,教师都要详细指出[3]。
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加深对语言的认知,对其有了全新的了解,继而能更好地应用,完成信息传递。
(二)依靠网络平台提升学习动力
通过对早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后得知,基于传统理念的影响,教师应用的方法几乎都以灌输式为主,学生们机会没有任何空间能够自由发挥,甚至无法自主学习,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下滑,限制了能力发展。而在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在对一些知名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为了促使学生们更好地代入其中,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品,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音乐作品,并附上相应的背景画面。之后再阅读文章,让学生们的多重感官得到刺激。如此不但能够让学生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还能让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对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学习有了全新的想法。
(三)丰富课堂学习资源
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中的资源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为教学工作的推进创设了优良条件。早期在进行授课时,多数教师总是以教材为基础,强行进行内容讲述。但是,教材中的文章数量十分有限,课堂教学的时间也不多,使得学生们能够接触的资源也相对较少。显然长期如此,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教师就可以对网络中的学习资源予以利用,以此使得教学活动得到全面拓展。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推荐一些能够自主学习的汉语言网站,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登录,根据自身的需求,自由选择。同时,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们布置一些拓展性任务,让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方式,加强对汉语言作品的认知,抑或彼此推进,感受其中的语言魅力和渗透的情感。这样一来,学生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实际认知就会有所增强,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魅力。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会得到改善,变得更为密切。
(四)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
对汉语言文学知识学习来说,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知识层面,而需要对语言的灵活应用有所重视,促使学生们能够将所有接触到的语言文字完全内化,变为自己的语言,并在生活或者写作之中进行应用,以此使得自身人文素养得到增强。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教师就要基于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教学方法持续创新,包括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以此使得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增强[4]。
例如,在对《红楼梦》进行鉴赏的时候,其人物性格以及艺术形象的分析一直都是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就可以针对其中的重点部分,设计特定的微课视频,并上传到学校的网络平台之中,让学生自由观看。相比传统模式,显然这种方法更为有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汉语言的实际发展越来越快,正逐步走出国门。人们之所以要学习汉语言文学,主要目的便是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面对任何文化内容时,能够有着全新的个人认知。但是,由于早期的教学方法不合理,使得教学效果一直都很差。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持续调整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继而增强个人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蕾滋.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6,000(002):115-115.
[2]郑博文.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中文信息,2017,000(005):145,56.
[3]陈娅.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分析[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6):83,331.
[4]全朝阳.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分析——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9,No.503(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