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单莹莹,李想
[导读] 随着我国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市场对具备高素质
       单莹莹,李想
       哈尔滨广厦学院,黑龙江省 哈尔滨 150025)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市场对具备高素质、专业技术强的计算机人才需求增加。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开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最好途径,也应该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培养创新型人才,文章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现阶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各大高校都有开设,为社会提供了具有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人才。但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各种因素的限制,许多民办高校毕业生往往无法适应就业环境,与企业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如何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人才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创新培养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开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市场和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培养的内容上包括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多种网络系统的建网、规划、设计、评价理论和技术方法以及外语,在专业科目的设置上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为主,增加了高等数学、电路和电子学、数据库系统和软件工程方法学等。并且开设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软件设计课程、生产实习,而就业的方向多是在各级企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设备安装和维护、公司网页设计和计算机服务器的管理等。就目前的培养现状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创新培养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一些民办高校中,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引起学校的重视,在办学特色方面也没有得到改善。而在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和相关图书方面的增加,对于实现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来说还远远不够。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笔者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更好的构建创新型培养模式,使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具备创新能力和意识。
2.1构建创新模式
       在构建创新型培养模式的时,可以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知识结构的创建。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人才来说,知识结构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其创建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知识结构的构建先要做到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并对相关的人文、社科和环境保护知识有所认识。接着,要深入地理解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包括文档处理和编辑、数据表格化以及演示文稿等基本操作。此后,就是综合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建网和网络布线以及Windows系统的知识,且要对局域网连接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以及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和网站建设等知识充分了解,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整体计算机知识结构体系。
       第二,能力结构的创建。能力结构是基于知识结构的下一个步骤,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专业实践活动,作为创新型计算机人才要具备多种能力。

一是要培养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能力,外语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保证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借助工具书对计算机专业的外文书进行阅读。二是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可以正确的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购置,争取取得省级以上计算机专业的获奖证书。三是具有保证网络安全运行的能力,可以自行的配置局域网的各种参数以及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设备,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操作要求选择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方案。
2.2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
       2.2.1完善课程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有关,会直接地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教学的要求是涉及到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方面,要培养出专业素质高、具备创新思想和能力的人才。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完善方面,首先要将严抓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将计算机专业课程细致划分形成专业系统化的教学模块。其次,要适当的添加新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不能过于重视专业课而忽视了其他课程,设置合理的比例,使专业结构能够更加的开放。再次,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添加多样的选修课,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为之后的职业规划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最后,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大量的应用实践课程,使创新人才培养方向更符合社会要求。
2.2.2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培养学生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的就决定了其实践环节很多,尤其是必修课程大度分都需要实验操作辅助,这方面也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因此,从校内的实践硬件和软件上来说,要加大资金投入数额建造相关的实验室,软件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多种先进的模拟实验软件,保证实验环境和实验的时间。例如,采用NS2模拟软件就可以对各种IP网络进行模拟,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编程能力。在实验中,可以使用分组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增加团队合作能力。
2.2.3创新专业教学方法
       当前,实践课程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言还很不足,为了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就要有效的利用理论课堂教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样式来完成这一目标。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抽象晦涩,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制作课件将理论转化为图像、声音和视频的形式,形象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开展实验和实训课程时,要增加研究项目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性,取消教师演示性实验,要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过程并在课后撰写心得体会,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利用网络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比赛。
结语:对于民办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要想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要从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通过结合企业实际要求等方法,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仲溪,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8):235-236.
[2]朱立才,耿珍,黄津津.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5):161-164.
作者简介:
单莹莹(1986——),女,满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职务:哈尔滨广厦学院
教师,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李想(1988——),女,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东北林业大学2011级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