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是非 王宇曦 孟萌
沈阳建筑大学 110168)
高校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改革实施有助于统筹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布局。本文对沈阳建筑大学动画专业就“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动画专业课程和教学体系构筑方法进行总结,就如何打造适合专业特点的教育培养平台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 体系 积分制
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人才教育培养的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动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教育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高的特点。构建以“应用”为主题、以“应用”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1.开发高校的动画专业培养尚未充分发挥出的生源优势性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与职业教育相比,高校的入学分数,学生的文化成绩和专业素质普遍更高,动画专业目前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内容广泛而缺乏深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缺少企业那样硬性的严格标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充分接触到动画行业的实际工作,对工作流程不熟悉,工艺不严谨,对待创作缺少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学习态度,这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不完善之处。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的人才应具备动画行业创意、设计、制作等各项技能。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应按照行业标准的最高原则来制定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联合合作的企业对实践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机制进行重新修改制定,严格依照企业标准落实教学指标,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安排课程,才不会令使用单位和学校的人才培养严重脱节。
从更深的层面来说,高校的动画专业生源的学习能力和培养潜力是非常大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个体学习目标的明确度有很大关系,人才培养过程中,尽可能以未来的就业和职业规划为基础,一步步依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培养标准和实践要求,以项目和案例入手,通过专业教学成果检验学习进度的执行情况,灵活运用奖惩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业技能掌握。
2.治理教师行业领域获取信息的滞后性
动画行业目前在我国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态势,行业讯息日新月异,动画专业本身的技术性也决定了专业软件、操作技能相关知识更新的快速。目前动画企业的前沿技术缺乏直接高效的途径传导到高校,校企合作也多停留在比较初级的用工阶段,缺少高端的、深入的互动交流,难以对人才的培养产生真正的效用,推进就业。
由于高校动画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全职专注教学,缺乏实操技能,从企业请来的实践培训人员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不适应。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都跟不上,动画专业方向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偏低,是制约专业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是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企业的需求与专业教学无缝衔接,与行业发展方向合拍,就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以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的制定。
3.提升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的互动性
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由企业参与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环节中,将教学集体落实在一个个操作项目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利于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结构的内涵和在专业实践中的作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学生可以一一对照企业“订单”的标准和要求衡量自己的专业能力,查缺补漏,提升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养成良好的自学动机和自律习惯的基础。对于大四学生来说,企业实习的机会带来了选择性学习的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在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对将来有志于从事的领域,学习更深入钻研,将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和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
宏观上看,教学模式中,在教与学之外加入的第三方——企业还能使教学关系更加稳定。动画专业的培养,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应用性。企业的实战项目跳出课本之外,拓展了学生以往除专业基础外,几乎一片空白的其他相关知识,比如团队协作意识、社会交往能力。校园内,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教学理念也相对滞后,不重视实践反馈。学生专业技能操作生疏,不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导致思想僵化,学习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要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考量所学的知识不实用,必须补进实践应用这一重要环节,将企业引入教学各个环节,让校园外的人来评判培养目标,用实践来检验教育质量。
4.沈阳建筑大学动画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
4.1基础技能课程打造创新链
其改革方向是在基础技能培养的“链条式”环节的每一环,都由企业参与设计,以行业的真实需求为基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创新活动将学生的学习参与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知识经济过程的功能链结构模型和创新系统的优化目标。
目前,该高校动画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基本的创业技能为主。《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题实训系列》为我校自行开发的主要课程,贯穿1-8学期,通过行业介绍、项目分析使学生在入学初期能接触到本专业的具体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整体认知。
此外,动画专业的专业创新创业设计实践课程由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项目为依托,将考核融入专业基础类课程,以课堂作业招投标的方式“链条式”贯穿动画设计实践的始终。
.png)
创新链式的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可以直接反映一个项目从创意产生到商业化、市场化的整个过程的链条结构。主要揭示知识和技术在整个过程中的流动、转化和增值效应,并向教师传授该环节、学生创作环节和企业检验环节在整个过程中紧密衔接,实现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链体系,并不意味着学校从此放手不管,专业教师关键是要处理好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沟通互动,灵活多样地选择适合个体学生的培养方案,充分发挥积分制考核机制的积极促进作用。在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方面发挥支持作用。同时积分制的引入,带来了竞争机制,作为学生强化学习目标的重要动力,企业项目还有效地整合了教学资源,使教育和学习都有的放矢,企业也节约了培养成本。引入积分制的创新链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能够激发创新体系中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创新活力。
4.2综合实践培训塑造价值链
企业注重效益,只有在校企合作中能源源不断地产生价值,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驱动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价值的创造是企业和学校从市场和社会反馈中获得的,那么如何得到良好的市场反馈,我认为重在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有的放矢地实现价值创造与创新。
动画专业拥有创新创业专用的实践活动系统,以实践基地和工作室为依托,构建锻炼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设偶造型、定格动画设计、角色动画创作实践环节及实验课程,结合本校特色与方向划分,开设和增设建筑动画创作、微电影创作等选修课程(导师工作室、双师课堂),以及体现动画专业与企业项目深度融合的定格动画设计、动画短片实习、毕业实习、毕业创作等实践类课程。
建设面向企业项目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群(校内外实践基地),以项目驱动、模拟、实践的方式完成专业教学,同时完成创业教育实践;创办创新创业第二课堂,举办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社团、比赛)、校外实践(调研访谈、社会实践、在职实践、创办公司)等实践活动。二是引导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活动,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形成高校和社会力量的创业孵化功能,按照积分制的创新链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和企业的培养积极性,可依据积分指标进行招聘适合的人才,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利用。在整个创新链条中,都贯穿着创造价值的基本点,这些基本点的完成度直接与记分考核制度挂钩,创新链与价值链二者高度融合,体现出企业创新创造价值的核心原则。
4.3采用产教融合积分制,调动培养积极性
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操作却不及职业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表现力不足导致新工作进展缓慢,效率低下,这种落差在刚工作时往往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对于企业来说,在面临社会就业的大学生中,企业对人才的选择一是基本素质要求高,还要直接能上手。一部分毕业生无法快速适应市场需求,还需二次培训后上岗,造成资源的浪费。企业和用人单位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或培训经历,学生就业困难重重,高校也面临巨大的就业率压力。
目前,该校借鉴其他专业“产教融合”的比较好的办法是将企业对人才的考核由毕业招聘提前到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和用人单位制定积分制的考核指标和计划,由专业实践基地和工作室教师配合,对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发布项目任务,根据完成情况获得相应积分,积分高的学生在毕业就业时的考察环节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实践的情况量化,有助于企业和用人单位更好的了解学生真实情况,降低用人风险成本。同时,学生对个人有意向的企业也可以在在校期间就主动选择获取考核积分,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教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就学生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极大的提升了教学效果,进而增加教学成果转化率。
课题来源:沈阳建筑大学2020年度“”产教融合“专项课题(cjrh202006)《产教融合视野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 马永斌,柏喆.??清华大学教育究.?2015(06)
[2]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陈金阳,于文强,王辉.??南方农机.?2020(09)
[3]应用研究型地方大学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探索[J]. 钱炜,丁晓红,沈伟,刘婧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2)
作者:
董是非,女,沈阳建筑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画及艺术理论
王宇曦,男,沈阳建筑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理论
孟萌,女,讲师,硕士,沈阳建筑大学,研究方向为动画及艺术理论
邮寄地址:沈阳市浑南区浑南中路25号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电话18604021675,邮编1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