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措施 Measur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迟文玉
[导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大学生日常工作中日益重要
       迟文玉
       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大学生日常工作中日益重要。制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与对策,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大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恶性事件和负面影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稳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措施
Abstract: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ir daily work.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events, reduce the malignant events and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promote their healthy growth,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campus, so th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re formulated.
Key words: mental health;college students; measures
一、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带领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圣地,开展主题教育班会等形式,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育人模式,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道德品质,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抵御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1]。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主渠道作用,让每位大学生都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自行减压、舒缓身心;发挥心理沙盘游戏辅导、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讲课比赛等课外心理活动的作用,使学生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依托“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在活动中开阔心胸。
       3.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以宣传栏、期刊、公众号推文等形式为载体,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普及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和伦理道德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成熟的心理观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
       1.建立定期辅导制度
       每月开设一次由辅导员担任主讲人,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探索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愉快地接纳自我、自觉地完善自我,从而学会包容、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学会在遭遇心理危机时以恰当的方式主动寻求帮助。
       定期对寝室长、心理班长、班团学干、党员等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培训讲座,发挥学生骨干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认清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意义,找准角色定位、明确工作职责、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技能,协助老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建立谈心谈话制度
       对于心理测评、心理排查异常的学生,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定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访谈,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等情况,充分给予学生关心与帮助,及时更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学生,及时上报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科学干预、快速有效做好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困惑。


       3.完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建立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1)寝室预防。以寝室长为骨干,随时观察寝室成员的言行、了解心理动态,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给心理班长。
       (2)班级预防。心理班长、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增强意识、提高警惕,对于身边同学异常情况能及早发现,及时上报。
(3)学院预防。班主任、辅导员要积极主动、细致入微的对异常学生进行排查,精准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向学工处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报告。
(4)学校预防。配合学校做好情况较为严重同学登记、评估、检查、治疗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1.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帮
       (1)一人一档
       通过常态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进行筛查,对“三级心理问题”以上的学生重点关注,并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对“一级心理问题”、“二级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一级心理问题学生档案》、《二级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并进行长期关注、定期约谈,真正做到心理问题学生一人一档、专人保管、严格保密。从而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2)一人一策
针对心理问题引发原因、外在特征、行为表现不同采取不同对策,如定期谈心谈话、学习辅导、申请贫困补助等方式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做到一人一策。
       (3)一人一帮
由心理辅导员、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心理班长、寝室长等共同做好对建档学生的危机预防与转化工作,及时发现和调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一人一帮,
       2.建立网络排查机制
       构建以学生干部为基础、以心理健康问题信息员为抓手、以班主任为依托、以辅导员为支撑的网络排查机制,构建“室友→寝室长→班级干部→辅导员”的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完善心理健康状况日报告、周上报制度[2]。各班级心理班长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每日填写《心理委员工作记录本》,并汇报给年级辅导员,每周上报到学院并由心理辅导员和年级辅导员签字确认,发现有明显的心理异常的学生要及时上报。
       3.畅通家校联控渠道
       建立联系家长制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应定期与学生的家长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形式进行沟通,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凝集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共同帮助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3]。加强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关注,主动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4.强化培训,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工作团队
       加强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培养工作,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培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此推动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5.及时开展重点干预
对需要心理疏导或者心理干预的大学生,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情况并积极争取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及专业心理医院等社会资源帮助,情节严重的由家长或心理辅导员、年级辅导员、班主任陪同前往专业心理医院或进行治疗[4]。
       6.突发事件处理
       发生突发事件,发现者应第一时间上报给辅导员,辅导员立即赶往现场的同时上报给学院主管领导,根据事态情况和程度,上报给学生处和学校主管领导,并成立应急处理小组,全权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对不能进行正常学习生活的学生,应通知家长来校配合劝其休学治疗,经专科医院证明确已恢复者方可办理复学手续。发生自杀或其他恶性事件,学院应启动危机处理预案,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处理。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J]. 张慧芳.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
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 高留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3.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J]. 成少钧,张丽平.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4.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 李菁.学园. 201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