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张晋秀
[导读]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教育教学活动,是推进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张晋秀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校   034000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教育教学活动,是推进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创造性的将研究性学习运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是对原有高中思想政治爱课堂的教学改革。它能够扭转教学倾向,将教学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本文也将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应用出发,探析研究性学习内涵,把握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价值,并结合教学实践探析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应用对策。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创新应用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即强调思想政治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这一活动恰好满足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它能够转化学习的主体,建立开放且实践课堂。高中思政教师应当积极创新,从研究性学习角度探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新路径。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内涵
       研究性学习它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性学习可以被理解为一门课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对其课程性质作出了确定;第二,研究性学习被理解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仿照科学研究过程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探究、理解和应用;第三,研究性学习也被理解为一种教学方式,指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该教法开放性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手段。
    教师应当充分理解研究性学习内涵,把握其开放性、实践性教学特征,借此将其有效带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价值
1、有助于师生角色转变,建立开放课堂
    利用研究性学习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成为研究学习的主体,在开放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学习热情饱满。同时教师正确自己的角色,将自己放在引导者和监督者的位置,能够借助研究性学习协调思政课堂的教与学,从而让思政课堂带上开放色彩。
2、有助于培养学生素养,达成教学目的
    研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思政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做探究思考、创新思考,在主动性学习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思政课堂的知识内容,更能够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
3、有助于扭转教学情况,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研究性学习开展政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度大大提升,教师的教学难度下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增加,自然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因此而大大提升。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对策
1、精选研究课题,紧贴教材内容
       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要求教师避免盲目性,在紧贴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定具有开放性和研究价值的研究课题。同时,设计课题时要确保课题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可以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性特征。这样能够保证课题的研究价值更明显,是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应用的关键。
       且教师在设定研究性课题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避免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走入偏颇,研究效果不高。
       如在学习《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时,教师可以设定研究性课题“探究我们生活中的文化”,这一课题具有开放性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准着力,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聚焦某一研究点,如研究生活中的饮食文化、历史文化等。
2、设定研究任务,课前研究预习
       研究性学习直接在课堂上开展,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没有一定的资料做支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很“浅薄”。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让研究性学习顺利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

高中思政教师就要做好课前研究预习任务,要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参与变得更系统、更条理。
       学生在课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探究,整合了相关的资源资料,研究性学习自然有效。
       如在学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面对经济全球化”时,就研究性课题“加入WTO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定研究预习任务:
(1)预习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爱的载体;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
(3)了解我国与WTO的关系,了解WTO的历史;
(4)探究加入WTO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
    上述任务给了学生相对清晰的方向,能够让学生在完成研究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课前有效研究预习,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性学习更深入。
3、课堂研究讨论,分享研究成果
       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需要,一方面要按照研究性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们进行课堂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信息整理和完善。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这样能给学生尊重,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后续更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可以建立开放性课堂,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其他小组为“打分组”,分别对这个小组的研究学习做评价。
       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研究倾听与分享的活动中,思政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大大提升,研究性学习也能够切实发挥自身的辅助教学作用。
4、教师研究总结,点拨汇总指导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研究总结,学生完成研究型活动后,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剖析本研究课题中所蕴含的重点思政知识。同时,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要适当的介入,去了解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状况,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做点拨,这样能够保证教师介入研究性学习,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如在进行课题“中国威胁论”的课题研究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研究成果结合政治知识进行科学化总结讲解:
(1)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
(3)始终不渝 走和平发展道路,决定了中国国防力的增强,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强大后也绝不侵略他国;
(4)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立,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
       这样能够让学生的课堂研究对应到政治知识上,课题研究也更有效。
5、课后研究拓展,布控研究作业
       此外,为建立“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课堂,让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政治学习充满期待,在课后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投入到课题研究活动中。高中思政教师就要做课后研究拓展活动,布控研究作业。
       教师可以布置上述预习任务,也可以让学生做研究性学习反思,将本节课的研究性学习做知识细化。还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现实生活中,自己做研究性课题设计和研究。这都能够借助研究性学习激活学生的政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在参与政治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十分重要,它能够满足现代教育需要,实现学生“学历成长”与“人格成长”的双平衡,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创新与突破。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深化教学认识,理解研究性学习概念,并且要在教学实践中挖掘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价值,落实上述举措,这样才能借助研究性学习打造创造性高中思政新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守琼.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与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3):91-93.
[2]黄丽萍.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4):88-89.
[3]季成伟.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方式实践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1(21):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