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思考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张明川
[导读] 本文主要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思考分析进行阐述说明
       张明川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华镇中学  553411
       【摘要】本文主要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思考分析进行阐述说明。学生所有的知识学习都离不开实际的生活,道德与法治也是如此。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将生活当中的资源融入到教学当中,挖掘生活当中的素材,遵循生活化发展的理念,从而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我国著名的教育学习家提出了“生活就是教育”的发展理念,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的最好资源,并且也是教育的中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发展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好奇心落实生活化的根本,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展开无线的遐想,从而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发展,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了全新的改变,教材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更加符合实际的生活,但是对于一部分的教师来说,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束缚,仍然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并且在课堂上占据主体的地位,不仅如此,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之间的发展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经过不断的实践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初中教学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都会过多的传授理论知识,并没有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没有对学情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及研究,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能力以及想象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了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师应当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紧紧围绕学生,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策略,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合理的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思考分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运用生活化的情境展开教学,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充分掌握,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才可以更好的运用理论来结合生活当中的事件,通过实践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的掌握,最终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并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过于的死板,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并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如果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没有极高的兴趣那么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学生每天都会学习但是学习的效率并不高,并且效果也并不理想,导致学生只能为了应付考试而参与学习,并不是从心底里往外的喜欢这门科目,那么所学习的知识效果也并不理想,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甚至学会了也不会在生活当中运用,实际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应用到所学的知识与内容。举例来说,在学习《走进法治天地》的过程中,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味,并且也没有积极的学习兴趣,相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章节,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并没有接触过这类的知识,并且法治社会对于学生也比较远。教师应当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建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教师在课堂当中可以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

在开始上课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道德法治吗?法治社会距离我们来说并不遥远,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同学们可以举例一些有关法治的实际案例吗?”教师应当告诉学生法治社会举例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就身处其中,在讲述有关生活的案例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问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较为活跃,对于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足。因此,教师要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过程当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相互联系,通过对社会时事案例的有效分析和展示,使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能够在对生活进行观察的过程当中,加强对于生活的正确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来解决在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热情,从而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在《家的意义》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中国少年说》案例的有效运用,让学生对家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从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家庭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之情和对父母的孝敬之情。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更加注重家庭的重要性,更好的解决在家庭中与父母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增强。
       (三)改善教学思想,促进课堂教学的活跃度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评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展开教学,并对重点的知识内容死记硬背,这样的方式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思想,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并且让学生懂得社会当中的法律知识。举例来说,在教学《维护宪法权威》的教学内容时,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不利于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列举出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比如在每年的国际宪法日,组织同学们晨读宪法或进行宪法知识抢答;在学科特色活动中,组织同学们排演宪法课本剧,或围绕宪法开展辩论赛等。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灵活地运用生活中的新闻素材,结合学生们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激发课堂活跃的教学氛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结合当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教育情况可以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发展核心还有很长的时间要走,教师应当在工作当中积极的摸索,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不仅如此,教师应当挖掘生活当中的元素,回归实际的生活,结合学生的思维以及生化的经验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魅力,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吕燕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1(01):81+83.
       [2]王小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2020(52):68-69.
       [3]马喜林.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甘肃教育,2020(24):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