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张静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张静
[导读]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和发展,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小学班主任作为陪伴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责任人,也应该担负起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职责。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的工作和教学过程中积极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并做好日常的学生特征记录,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

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实验小学  张静  510210

摘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和发展,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小学班主任作为陪伴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责任人,也应该担负起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职责。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的工作和教学过程中积极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并做好日常的学生特征记录,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小学班主任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和科学的三观,让学生能够得到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确保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小学班主任应当努力做好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和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学习方法,提高班级整体建设水平,促进小学生自身的良好发展,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大环境发展之下小学生缺乏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导从而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小学班主任作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发育的重要责任人,应当结合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制定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确保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组成小学班主任日常的重要工作,能够规范孩子的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和思想理念。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教学特征设计和制定规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并逐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落实,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结合心理健康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整改。逐渐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提升学习水平。小学班主任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多角度向学生传达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识别危险因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小学义务阶段得到更好的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价值所在
        小学班主任应当努力发挥自己的引导性作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建设心理防线,加强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通过研究能够发现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使得自身综合素养得到快速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在心理健康的前提之下更好的去学习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应当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特征,让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直观能动性,自己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从中发现问题,寻求教师或者自行去探究,积累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设坚固的心理防线,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不断进步。第二,增强管理工作的新颖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班主任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帮助小学班主任拓宽工作思路,避免传统的教学观念给班主任开展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融入更多的先进教学方法,班主任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开展工作思维,积累了工作经验。


第三,完善班主任教育思想。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责任人,应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负起责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的转化教学思路,采用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改变传统教育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不利局面。应当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具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有利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上,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新视角和新思路。小学班主任应当以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逐渐完善我国的素质教学思想,使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创新
        1教师要赏识赞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班主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尽可能的采用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得到心灵上的慰藉。班主任应当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树立自信心,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小学班主任应当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引导学生利用各学科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对一些学生做的不够完善的情况,应当给予适当的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处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多用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教师对学生的赞美就像是久旱逢甘露,能够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悄然萌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2提供机会和榜样的力量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为学生树立潜意识内的榜样。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此作为参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意识。全面认知自己,了解自己,更好的制定自我发展的方案。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小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一个人在失望的时候能够经常想到榜样的力量,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能够发展自身的才华,突出自身特长,有利于克服自卑的心理。小学班主任应当让学生认清自己存在的缺陷,并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学生学习一些榜样人物的事迹。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会从自身出发,朝着榜样的方向不断发展。班主任应当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的目标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朝着目标不断前行。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视学生综合素养。而心理是否健康则影响着一个人的学习生活,而小学阶段又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班主任必须肩负起重要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班级管理中,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千千万万,而小学班主任除了要通过系统学习来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外,更要留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共同为小学生的健康心理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唐惠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入[J].新课程:上,2016(4):19
[2]杨爱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青春岁月,2017(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