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桂跃先
[导读]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复杂,而且也较为抽象。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感到难度较大,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幽默的语言、轻松缓和的学习气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联系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和学生学习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发展其数学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云南永德县第二完全中学 桂跃先     67760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复杂,而且也较为抽象。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感到难度较大,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幽默的语言、轻松缓和的学习气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联系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和学生学习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发展其数学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目前大多数学校和家长都较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感不强,教学仍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僵化,容易使课堂教学失去活性。对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提问或表现的机会,并与他们互动交流,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加强数学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
        一、以学生为本,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为改变当下教师说教、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心理状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从而使数学课堂散发教学魅力。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沿着话题逐步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如由世界人口的分布联系到集合的运算、3D电影的建立可与空间几何图形联系起来等,将学生感兴趣、能理解的事物逐步渗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同时,构建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利用数学逻辑进行汇总,从而缩短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其次,初中生学习压力大,心理问题较多,因此,教师上课时要紧抓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厌学、走神等,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例如,在教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课时,课前可先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我国的大湖,包括湖的面积、蓄水量等。学生大多会说出如西湖、鄱阳湖等名湖,然后教师予以适量补充。在学生对我国的湖泊有一个大致了解后,教师再让学生从面积的角度对我们的湖泊进行划分,思考不同湖泊面积间的关系。如:鄱阳湖面积远大于巢湖,从面积上看,巢湖就是鄱阳湖的子集等,进而逐渐导入教材内容。最后,由于这部分内容逻辑性较强,对于一些走神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其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紧抓学生心理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逐步与学校教育接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设备,结合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内容,为学生呈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既能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多媒体教学中渗入每个知识点,突出重难点,然后结合网络信息将之细化。对于数列问题,教师可采取在PPT上给学生展示相应的图样帮助其理解课堂内容;对于概率问题,可利用程序进行模拟,既能减少教师工作量,又能验证知识是否正确。


注重自身教学方法的改善,即改变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上课时注重让学生自学,教师在一旁做补充和指导,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在教学“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一课时,教师可先结合课本内容,在网络上寻找合适的图形信息,然后通过三维制图软件将立体图形绘制于计算机上,再引导学生依据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直观理解和想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利用网络信息丰富课堂内容,不仅能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幽默的数学用语与学生交流互动,不仅能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实质,也能增强数学课堂的感染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师的语言要幽默,讲课方式要风趣而睿智,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时能切中问题要点,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不过,教师要注意幽默的教学语言不是给学生讲笑话,而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接收新知识。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答疑,消除学生对数学、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增进对问题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其数学综合能力。
        四、联系学生实际,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需要不断探究,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的长期坚持和努力,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并根据学习动态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水平。上课时,教师可以以趣味性的问题导入课堂内容,如对于概率问题,可让学生统计周围抽烟的人数,并根据这一数据推断这座城市中的抽烟人数;对于点线面问题,可让学生归纳某建筑物的组成,其本质是由简单的基本图形构成的;等等。通过让学生发现身边的问题,教师可以引领其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提高分析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在进行《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课教学时,可从物理学中的简单问题入手,如在黑板上给学生展示匀加速运动的公式,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个公式。由于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大多数学生会自信满满,之后教师可逐渐从导数的概念引入匀加速公式,如以时间为变量,速度是距离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的导数。因此,导数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认识,能显著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愿意深入探究,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导数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授课,不仅能帮学生查漏补缺,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技巧,需要教师在教与学之间不断摸索、钻研,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创设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提升数学教学综合水平,只有这样,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宣东 职业初中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探讨[J]读天下,2016(24)28-29
【2】陈耀进 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8)32-33
【3】马广伟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趣味性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