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蔡爱珍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蔡爱珍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围绕数字、图形展开的学习行为,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提高问题情境在应用中的有效性。

浙江温州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  蔡爱珍    325213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围绕数字、图形展开的学习行为,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提高问题情境在应用中的有效性。本篇文章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遵循的原则,从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引言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学科,它是数学的学习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灵活的思考问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在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计划的制定,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融入到其中,提高对于知识点的接受和运用能力。教学情境创设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现阶段来说,通常会将问题教学与情境创设结合到一起,从而保证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动性,有关人员可以就此进行研究。
        1、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1情境教学形式主义严重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形式主义严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没有将其与教学内容的重点结合到一起,只是为了创设情境而进行设计,不符合教材的需求,而且许多教学情境在创设的过程中过于简单,没有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这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1.2问题价值不足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不能引发学生对于这方面的深度思考,实际上,许多教师在情境教学上已经偏离了原有的目标,问题情境缺乏一定的创造力,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还消耗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2.1生活化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于学习有着一定的抗拒心理,在数学的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教学对数学知识进行渗透,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应该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尽量拉近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2层次性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该遵循层次性原则,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这种递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框架,实现问题与问题的过渡。



        2.3趣味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在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增强它的趣味性,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小故事的设定,帮助学生融入到其中,可以与教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只有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方法
        3.1设置游戏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感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游戏情境的设置,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真正的实现在思维逻辑上的提升,对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从游戏中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在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制造相应的数字卡片,从1到9等不同的数字,并且将班级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如果教师喊“15”,那么学生需要在快速的时间内,将自己身上的数字与其他学生进行加减,抱成一团,最后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小组获胜。通过这种游戏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反应思维,相较于传统的黑板教学,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3.2注意情境创设中的分层引导
        为了使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具有针对性,教师还需关注对学生的分层引导,助力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避免单一教学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动,让他们在情境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例如,在《倍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兔子妈妈比较喜欢胡萝卜,兔子爸爸喜欢白萝卜,多多喜欢红萝卜。现在家里收获了很多的青萝卜,1个青萝卜能换3个白萝卜、1个白萝卜可换6个胡萝卜、4个胡萝卜能换1个红萝卜。让学生展开分角色体验,分发给他们不同数量、颜色的萝卜卡片,使其结合任务单,进行“萝卜交换”。教师可依据学生综合能力差异,向其分发不同的情境任务———对于基础优异的学生,可向其分发较复杂的问题;对于认知能力略显欠佳的学生,可对其进行逐层引导,确保其理解问题情境,先挑战相对简单的问题,再进行“进阶”学习。
        3.3注意教学中的反思
        在有效问题情境教学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根据课堂效果以及学生的态度,不断的对问题进行调整,明确教学中存在的漏洞,使得问题情境在创设的过程中更加生动,可以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4、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方法,教师需要明确在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包括生活化、趣味性等方面,进而加强游戏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注意问题设计中的分层引导以及教学反思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上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陈文学.以有效问题情境为载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读写算,2020(25).
[2]黄妍.信息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2020,000(00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