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李静
[导读]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综合性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挣脱一味接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要有意识地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去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身上,通过掌握学生的差异性去开展教学,这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山东省博兴县曹王镇中学   李静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综合性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挣脱一味接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要有意识地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去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身上,通过掌握学生的差异性去开展教学,这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意义
        初中数学的知识相对于高中的数学知识来说是较为简单的,整体的知识体系不会过于复杂。但是因为学生在小学时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所以还应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之中健全其数学知识体系。初中数学包含的知识比较多,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数”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图”有关的内容。因为这两个方面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就常常会通过教材去引导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要帮助学生应对考试,而且要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展现出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也可以展现出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情况,还可以把数学解题思维应用到其他科目之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正确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很多教师都是根据课本相关要求去进行备课与授课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而课本是按照大部分的学生而编制的,所以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去开发和优化。但是,因为被传统的教学观念所影响,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之中依然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背概念、背公式、做练习题等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觉得数学非常无聊,不愿意去进行学习。这就说明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存在问题的,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去进行教学,尤其是还有一些数学教师被课本和教学大纲所限制,教案过于死板,在教学中只复制课本中的知识,缺少新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只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提问,缺少趣味性,导致数学解题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更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就更不要说回答问题了,严重降低了数学的教学效率。
        (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及具有错误心理
        有着较强数学解题能力的学生大部分都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课前都可以自觉预习,争取详细了解课上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也可以做到专心听讲等。


其实,每一名学生在刚进入初中时都是想要学好数学的,但是因为有些学生不会学习,学习能力比较差等,使得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存在差异性。初中的数学重视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综合应用,倘若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不去思考,不归纳总结不同类型的习题,那么就会忽视学习数学的渐进性,不能养成良好的数学解题能力。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数学解题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学生聪明、教师不喜欢自己等错误心理,使得他们在解答数学问题中缺少自信和热情,一旦在解题中遇到困难,就会抱怨,不停教师与家长的建议,产生逆反心理,很难稳定自己的情绪等,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审题是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步骤。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因为初中生活泼好动的特征,所以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要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这对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时候,应该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含义,让学生可以及时找出题目中的重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几何问题时,就能够引导学生在审题中找出明显的条件;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画出草图并标出辅助线,帮助其解决问题;接着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找已知条件与题目之间相联系的能力;最后,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问题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的联系去分析多种类型的数学题,进而让学生了解多种题目的解题方式,以便在以后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具有针对性,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培养初中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通过对错题、难题的反思,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弱点、解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对自己来说较难的问题,便于学生利用专项训练去提高自己的综合解题能力,完善弱点。在反思教学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要担起教授者、监督者的作用,首先要教给学生怎样去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找到并罗列出自己的错误及原因;然后再对其进行分类,如审题错误、计算错误能够归类到粗心类,知识点记忆错误、没有解题思路能够归类到知识体系类等;接着再把错题进行分类整理,便于以后的复习。另外,数学教师也应该要教给学生错题延伸思考的方法,如怎样防止粗心而产生错误,出现了知识体系类型的错误以后要了解有关知识点,没有使用最好解题方式的话要思考怎样在以后的解题中拓展思路等。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要让学生把自己在平时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记下来,并写出正确答案,同时教师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科目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都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其对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在强调新课改以后,还应该要重新理解与定义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也要重视更新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