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备课实效性策略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陈丽
[导读]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必须抓好备课这个重要环节。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中心小学校  陈丽    644011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必须抓好备课这个重要环节。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但现实往往与之相悖,诸多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备课认识不够深入,备课质量低下,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效益的提高。只有提高教师的备课意识,从备课实效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备课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活动,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备课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体现教师能力、水平和智慧的工作。教学一线教师每天要实施课堂教学,每天必然会面对备课,并且在备课上没少花精力。关于备课,许多教师都将备课与写教案等同起来。这种观念在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心目中可谓是根深蒂固。领导检查教师“教学六认真”首当其冲的就是检查教师的备课本。因此,广大教师就将备课狭隘地理解成是写教案。
        意识源于认识。认知观念的偏差直接导致了认识方向性错误。目前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的任教学科较多,备课任务重也直接制约了广大教师备课的积极性。说是备课,可是抄教案早已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阅读量不大,参考资料范围也不广,备课力求简洁高效。目前诸多村小、基点校教师一人就要担任三到五门学科甚至包班的教学任务。备课任务艰巨,抄教案也在所难免。况且许多教师认为,数学教材这么简单,只要会做题,至于备课就只需应付检查罢了。这样的备课既分散了教师的精力,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又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备课就成了一份重要但效率低下的“作业”!因而让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作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之需!也将有助于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提高备课意识。为此,笔者有以下几个观点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备课应该备什么?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专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二、如何真正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为将备课落到实处,勿让抄袭教案进行到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分工大转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差班犹如一块烫手的山芋,往往高投入,低产出,谁也不愿接手。从自身层面而言,谁也不愿将自己辛勤培养的优秀班级拱手相让,勇于“牺牲”者少之甚少。于是较大多数学校习惯于采取让教师任教年级六年一轮回的“大循环”教学分工模式。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言行与个性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什么样的连长带什么样的兵。“大循环”分工模式对学生的个性的养成也是较为不利的;其次,教师也需要付出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并使用新教材,这便无形中加重了备课负担!特别是包班的教师更是苦不堪言。


反之,若学校采取各学段间教师任教 “小循环”的教学分工模式则可以克服以上弊端,并且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有利于教师抽出较多的时间辅导后进生。何乐而不为?
        (二)老教本可靠
        各地各校正蓬勃地开展部分教科书环使用活动,这种做法得到了社会、家庭、学校的广泛认同和赞誉。既然学生教科书可以循环使用,相同版本的教本为何不可在各教师间循环使用?老教本虽然“颜失失色”,但老教本上的笔记和教学反思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教学财富,更是一份难得的教学锦囊妙计!
        笔者在讲授“比较分数大小”这一课时,导入环节设计时采用开门见山法,虽然课堂组织教学调控较好,但是从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氛围上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课后我从教务处找到一本旧教本,往届教师在反思中写道:“该知识点如果采用情境法(猪八戒分西瓜:悟空将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各得四分之一。猪八戒却执意要多吃,他要求悟空分整个西瓜的五分之一给他。当他拿到西瓜时,却发现自己的西瓜反而比别人的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这样一比学生就会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后来,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便采用此法导入,效果的确让我意想不到。如果在备课前参考一下老教本,教学中就会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率!
        使用老教本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本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以2011年春期小学数学教材定价计算,一至六年级数学教材以总价计40元,全区若以100所完小计算,一学期便可节约4000元。如果采用小循环,教师可以继续使用老教本。一方面,教师备课时有笔记和反思做参考,便可少走弯路,节约时间,这样可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若使用老教本,又可以降低办学成本,减少浪费!因此,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有利可图,旧瓶装新酒有何不可?
        (三)电教不可少
        教师迫于时间的压力,备课时抄教案也不在是秘密。但是,抄写的教案也只是用于应付检查罢了,对于教学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教案书中不乏许多优秀设计,这些都可以“洋为中用”,借鉴的同时必须结合自己的学情采取合理的扬弃,邯郸学步也是失败的。直接从网上下载打印教案也是不合理的。上网找资料并结合自身学情进行科学合理地“雕刻”再用电脑打印教案,既省时又高效。一方面触动了教师知识的盲点,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从书堆中解放后出来,真正提高备课的实效性。例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的教学视频、ppt 、flash、教学设计、练习题等资源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方便。不能上网的教师也可以直接使用学校远程教育设备所接收到的图片、课堂实录等免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性备课。有了电教设备和网络资源的有效推动,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备课实效性之路未必再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四)集体智慧高
        集体备课这一模式因具有聚百家智慧,取众人之长,纳百家之言,群策群议,互帮互助,和谐发展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教师欢迎。但集体备课必须以务实为宗旨,关键要科学组织,分工明确,定时,定量。教师通过集体讨论确定教学方案,分工合作。这样的模式既可减少教师在备课时因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体现教案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又能出色、高效地完成备课任务,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转化后进生,抓好“三线生”的工作中去,从而真正地突出备课的实效性!
        总之,要落实素质教育,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手,提高课堂小学效率关键在于教师。只有让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作业”中真正地解放出来,科学分工,合理借鉴老教本、用好电教资源,团结协作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孩子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