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盛喜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铁提乡小学 8449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阅读教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联系新课程改革发展形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及限制,注重开拓阅读教学视野,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结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和发展。本文探讨了课外阅读教学视角下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对策,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前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阅读学习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开拓小学生阅读学习视野,增加小学生阅读量,使小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掌握,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通过把握课外阅读教学,丰富语文阅读资源,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文章内容、内涵进行有效把握,对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阅读素养进行有效培养,深化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及发展。
一、以教材为依托,做好课外阅读拓展
基于课外阅读教学视角下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要注重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以教材为依托,对阅读知识进行有效拓展,丰富小学生语文阅读资源,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掌握阅读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素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突出多读、多练,使小学生阅读群书,突出多文本阅读学习,以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1]。对此,教师要注重联系语文教材,以教材为根本,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外阅读资源进行拓展,使小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逐渐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例如,联系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形势,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对课外阅读书目做好选择,使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如以父爱、母爱文章为例,联系课本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文章,对课外阅读书籍进行筛选。通过做好课外阅读拓展,使小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联系课内、课外阅读,借助于课外阅读资源,提升小学生对父爱、母爱的深刻认知。通过以教材为依托,使课外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发挥课外阅读辅助教学的功能及作用,使语文阅读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形势,满足新课标的教学需要。这样一来,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得到培养及发展。
二、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让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及思考当中,使小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2]。对此,教师要注重为小学生构建动态化的阅读课堂,使静态阅读向动态阅读方向转变,使小学生对阅读学习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升阅读学习的效果及质量,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
对此,教师要把握阅读教学活动,将课外阅读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给予小学生充足的阅读学习及思考时间,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得到培养及发展。对此,教师要关注于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课外阅读教学的开放性,使小学生具有自主阅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在互动交流中,深化课外阅读学习[3]。
例如,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主题阅读班会活动,引导小学生将自己阅读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通过开设课外阅读分享课,小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进行分享,谈一谈自身的阅读感想。通过利用阅读活动,使小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外阅读学习中,认真地进行课外阅读,并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发表。通过这一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使优秀的书目得到宣传,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推进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及发展。在阅读交流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辅助引导的作用,联系学生阅读的书籍,对阅读内容进行直观化的展现,为小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创设一个有利条件,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学习的热情,借助课外阅读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及发展。
三、引发阅读思考,实现课外阅读深度学习
在课外阅读视角下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由浅层次阅读向深层次阅读方向转变,将深度学习理论与课外阅读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分析,从而有效地培养及发展小学生阅读能力[4]。在文章阅读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对阅读进行思考和分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中,能够不拘于泥,打破权威,打破束缚,使小学生思维更具活性[5]。
例如,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时,联系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注重为小学生筛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名著。如以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为例,在阅读书籍选择上,教师注重对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进行把握,对小学生做好分层教学引导。以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语文成绩为切入点,将小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学习成绩优异、能力强、成绩、能力一般、学习成绩及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对学生做好层次划分后,给予不同的阅读要求,使小学生阅读难度适中,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通过这一方式,深化课外阅读教学效果及质量,引导小学生深入地参与到阅读学习及思考当中,对文章的内容、内涵进行有效把握,促进小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总之,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外阅读学习中,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素养进行有效地培养,使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更好地发展。通过做好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小学生长远发展及进步。
参考文献:
[1]侯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17):60-62.
[2]胡津华,蔡运梅.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指导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41.
[3]陈晓静.小学生阅读现状与小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思考[J].福建图书馆学刊,2019,2(04):68-70.
[4]胡程华.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161-162.
[5]方丽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