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艳玲
乌市第六十二小学 830011
摘要:“有才无德”和“无才无德”的教育成果都是失败的,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通过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情感。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正确理解差异性,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运用,增加语言练习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提升他们的文化行为和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文化品格的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差异、文化自信、学习兴趣
现今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许多国家已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成为各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提出后,更是明确了其工具性的重要性,随着英语学习的规模不断增大,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获取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小学生的文化鉴别力还未完全形成,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对于西方文化了解不全面,常会出现全盘接受或是全盘否定的现象,这与现在提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可能还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要素构成其中语言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心智保障,学习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小学生来说,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不盲从,有判断性的吸收优秀文化,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一、正确理解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新创造的活力,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小学英语课本中的文本学习内容大多来自生活,通过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学习和练习语言知识,这就很自然的再向孩子们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比如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三年级下册课本中Module 3 ,Unit 2课文中的chant有提到咖啡和茶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咖啡的了解不多,因为大多数家长出于健康的考虑都不会给孩子们喝咖啡,但课文中的插图却是毛毛在大口的品尝着咖啡,很多学生就会对咖啡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会认为咖啡很好喝,有的认为喝咖啡是一种时尚的标志,有的会认为咖啡是一种不健康的饮品,应该坚决杜绝。显而易见这几种思想都是不正确的,如果此时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一下咖啡和茶的历史和特征并告诉学生咖啡和茶都是很受人们欢迎的饮品,只是中西方由于地域、种植气候、饮食文化存有差异,我们中华民族更偏爱茶叶的醇香和绵延,从古到今中华民族都有以茶会友的习惯,而且会用茶水招待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其实世界各地有很多国家都是饮茶的习惯,咖啡和茶过度饮用都会引起健康问题,通过这样的文化意识渗透,帮助学生进行文化理解、文化体验,让孩子们明白有辨别的思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小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兼容性,内化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
二、通过文化意识的渗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有深刻的寓意,也是文化意识渗透的有利抓手。纵观3-6年级的新标准小学英语教材就会发现,
每一册书中都会有节日的教学模块,比如: 新课标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六年级上册Module4 ,unit 2中的课文中有对传统节日的介绍,上课时,孩子们对于圣诞节的描述,津津乐道,而对于春节、元宵节这样我们传统佳节的谈论只是寥寥几句,一方面,孩子们对圣诞节了解不深,觉得新鲜,因此愿意听,愿意说,另一方面是对于春节、元宵节中涉及到的英文单词会说的有限,因此就避难取易了,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进行了充分备课,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有关中国节日的词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加学生语言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语言练习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喜爱之情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还能起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让更多能听懂英语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兴趣点,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文化意识的渗透,有助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拓宽学生的视野。 文化意识是基于文化知识,在文化理解,文化体验和文化认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体表现为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夏谷鸣,2018)。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现代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全面人才,“有才无德”和“无才无德”的教育成果都将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通过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提升他们的文化行为和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文化品格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不仅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培养不冲突,反而有利于学生学会尊重文化差异,培养思维品质,更有利于学生对一门语言的掌握。
【参考文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