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为龙
滨海新区云山道学校 天津市 300450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特别是学生进行的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以及剧烈性,一旦体育教师工作上出现疏漏,便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并提升安全认知,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就2021年5月22日于甘肃白银山地发生的马拉松事件中,已经造成多人遇难,就这一事件的发生,国家体育总局连夜召开相关会议,会议中提出:应进一步实施体育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断优化及改进体育领域中安全风险的预防制度及有效措施。体育课程在教学之前,首先应引导学生充分做好热身准备,有效掌握自救技能,以此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安全防范
前言
儿童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更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他们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相关部门对小学阶段体育教学格外的重视,因此依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制定了有效的教学策略。现阶段,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相互影响,学校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据有效数据显示,高达40%的安全事故均发生于体育课堂中。基于此,学校及体育教师首先应科学的做好安全防范,如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做好场地器材隐患排查等,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与此同时,也要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以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救助,最大程度的降低伤亡损失。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体育安全认知,体育设备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为教学提供安全保障。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安全的认知,那么,体育教学中将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无法进行有效预防,进而导致体育教学无法得到有力的安全保障。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安全知识的教育。现如今,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一部分学校中的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将体育安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安全教育的开展过程过于形式化,导致学生也无法全面了解安全教育,进而造成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无法有效衔接。基于此,由于学校及体育教师缺乏对安全教育的全面认知,体育教学使用的场地以及相关器材等教学资源使用较为频繁,一旦无法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安全性,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现阶段,大多学校提供的教学设备仅仅可以满足最基本的教学需求,学校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优化及完善,提升其安全效果。其中部分教学设备出现老化现象,然而,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无法对其进行及时维护[1]。
(二)无法全面认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学生自身体质以及运动能力较差,直接影响了体育安全教学的有效开展。现阶段,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满足,但是学生的体质却存在较多问题。有一部分学生,其自身体质较差,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需要承受过重的课业压力,导致学生体育活动与睡眠时间无法进行合理安排,阻碍了身体的正常发育。然而还有的学生饮食极不规律,长时间饮食高脂高糖的食物,但是却不运动,导致自身骨骼及肌肉无法正常发育。由此,学校中的体育教师并没有全面了解学生体质的差异性,选择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由此导致学生在参加体育项目时发生安全事故。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应确保教师开展的体育活动及项目都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及合理性。然而一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并没有重点考虑安全因素,缺乏对安全知识的认知,因此导致教师开展的体育活动过于随意,其中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同时也没有制定有效应对措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二、小学体育教学安全保障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小学体育教学的安全进行,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应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便学生可以对周边的行为进行准确的判断。立足于宏观角度,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发布相关政策,从根本上有效避免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建立合理的责任制度,促使体育教师可以明确自己的基本职责,以此提升教师的责任认知。然而立足于微观角度,学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文件具有较强的统一性,无法与各个学校的教学状况进行完全衔接,因此,学校自身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同时也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由此应促使学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问题,并全面管理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2]。
(二)强化教师的管理能力
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应将指定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于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的穿着,并针对穿牛仔裤以及高底鞋的学生予以严肃警告。
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也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例如检查体育活动中使用到的体育设备、活动场地等,必须确保其具备一定的安全性,从根本上降低体育设备存在故障以及场地受损现象引发安全事故的概率。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详细讲解体育设备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对于体育设备较为陌生,因此,对于具体的使用方法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如果学生盲目的使用体育设备,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
三、小学体育教学安全管理策略
(一)小学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每学期第一周对全校学生进行特异体质调查,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并且体育教师要充分掌握自己所教的特异体质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充分了解其个体差异,进而制定科学的因人施教计划,必要时积极与家长沟通,协商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2.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工作责任心,每节体育课体育教师都要对学生服装进行检查,不符合规范的严禁参与身体练习。要严格履行考勤制度,并且上课、下课都要实施,对于每一名缺勤的学生,体育教师都要掌握具体原因,一旦发现有人无故旷课,要及时联系班主任。
3.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不仅要从教学本身入手,如认真备课、合理设计教学、紧抓课堂环节等。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如中暑、抽筋、急性运动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把事故损失最小化。
4.夏季体育课堂中,如果有学生出现面色苍白以及四肢无力等症状,多半是中暑,体育教师应及时将学生放置于阴凉处,便于通风,并适当给学生补充水分,之后待学生可以自由活动的前提下,将学生送到学校的医务室进行诊治。
5.体育课堂中,如果有学生出现昏厥、抽搐、扭伤、摔伤以及骨折等较严重事故,体育教师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力所能及的处理,禁止以任何不当理由延误对学生的救治。如果确实难以处理,应视伤情或将学生送到学校医务室进行紧急处理,或联系校医立即到现场进行处理,必要时直接拨打120。
(二)小学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
1.保护伤者。如果有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严禁围观,在保证空气流通的同时,避免二次伤害。
2.迅速救治。第一时间科学严谨的评估学生伤病情况,根据评估结果立即采取合理的救治方式。
3.寻求帮助。无论是同时在上课的临近的体育教师,还是班级里稳妥可靠的学生,亦或是电话另一头的同事、领导,都可以作为寻求帮助的对象,得到的帮助越多越及时,事故损失越小。
4.及时报告。根据学生伤病情况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如果是一般问题,则及时跟班主任沟通;如果较严重,则立即报告给主管主任或校长,并联系家长;如果十分严重,在报告校领导的同时,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5.做好善后。一旦需要就医,学校应有相关人员陪同或前往医院探视,做好安定、抚慰工作。后期要持续关注,与家长保持联系,随时掌握伤者身体康复情况,做好人文关怀。
6.认真反思。无论事故大小,应该调查清楚事故起因,针对问题认真进行反思,针对反思结果调整、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最后要以事故为警示案例,做好组内经验交流与学生安全教育等。
结束语
由此可看出,虽然体育课堂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所难免,但是,只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那么就可以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即使发生了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只要依据处理原则,恰当进行处理,便能最大程度的减轻损失。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较不够成熟,因此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小学体育教师更应该做好体育教学安全防范,掌握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以此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促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蒋道红.试论拓展训练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76-77.
[2]苏琳.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防范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09):144+146.
[3]赵新明.浅谈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策略[J].才智,2011,(15):239.